【健康護心師:心口痛就要通波仔?通完再通有風險?】

【健康護心師:心口痛就要通波仔?通完再通有風險?】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成日聽人講「通波仔」,到底手術風險大唔大?
咩情況先要做?全新環節「健康護心師」將會同大家講解香港人常見心臟健康問題,
今集Caca林伽遙邀請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同大家傾下「通波仔」原理同程序,教你點樣護理心臟。立即去片,做你自己嘅「健康護心師」!

「健康護心師」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全力支持
如有任何關於阿斯利康產品的疑問,請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資訊來源:新城資訊台
成日聽人講「通波仔」,到底手術風險大唔大?
咩情況先要做?全新環節「健康護心師」將會同大家講解香港人常見心臟健康問題,
今集Caca林伽遙邀請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同大家傾下「通波仔」原理同程序,教你點樣護理心臟。立即去片,做你自己嘅「健康護心師」!

「健康護心師」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全力支持
如有任何關於阿斯利康產品的疑問,請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資訊來源:新城資訊台
Share
0
冠心病診斷也能個人化 更準更細緻洞悉血管閉塞
減顯影劑紓緩腎臟負擔心臟電腦掃描是一種非入侵性、利用X光取得心臟清晰圖像的檢查,主要用於檢測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這種診斷技術近十多年日趨成熟,其中名為「雙源電腦掃描」的技術,在旋轉速度及掃描速度上均能提供更細緻及準確的圖像,達至精準的醫學診斷。曾醫生指出,這種新型技術最大好處是使用顯影劑的份量相對較少,適合腎臟功能較差的病人:「由於顯影劑是流動性較低的液體,並且需要經過腎臟過濾,如果腎臟功能欠佳,或會增加其負擔。傳統電腦掃描技術一般需要用到大約100cc顯影劑,現時新型技術則只需要30至40 cc,減少超過一半,相對適合這班本身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減7成輻射按體格調節此外,雙源電腦掃描技術的另一好處是輻射劑量較低,並可因應患者的身型調節X光的強度。曾醫生舉例,身形較為龐大的人士需要的X光量相對較大,惟現時這種技術具備最新球管及錫濾光板技術,能消除多餘沒有成像功能的輻射,比起傳統電腦掃描減少70%輻射份量。他補充,不論是小孩或老人、肥胖或瘦削,也能因應他們的體格控制X光量,做到個人化的診斷效果。以往,即使接受過普通的電腦掃描,也難以百分百評估到患者血管栓塞的具體情況,以及需要使用多少支架進行通波仔手術。曾醫生指出,雙源電腦掃描的解析度高,能夠看到最微細的心血管病變,準確地評估血管栓塞的情況,有助全盤掌握通波仔手術的方案,減低患者術前的疑慮。曾醫生提醒高危人士,一旦出現心口翳悶及容易氣喘,便應及早接受檢查。至於冠心病的診斷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患者應按個人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與主診醫生詳細討論,選擇最合適的診斷方案。內容轉載:晴報
1
冠心病年輕化 部份可溶性支架讓血管重拾彈性
根據政府統計數字,本港平均每年約有8,000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就是其一。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當動脈血管收窄7成以上,患者會容易感到心口翳悶,運動或急步行時會氣喘不適及突然頭暈等等,如情況持續,就有機會猝死,故此一旦出現相關病徵,便應及早求診,透過通波仔手術把潛在危機清除。高風險人士 盡早接受評估一般而言,冠狀動脈血管嚴重收窄,又無法透過藥物控制,便應接受通波仔手術治理。除了這班非做不可的冠心病患者,曾醫生稱即使血管只有中度收窄,但有徵狀,也應考慮是否接受手術:「最危險的情況是,膽固醇突然破裂,碎塊有機會堵塞著較窄的血管,導致急性心臟病發或猝死。」事實上,就算本身體格強健,惟有上述提及的風險因素,也不能置身事外。三十多歲的黃先生(化名)任職消防員,某次接受心電圖測試並未發現任何異樣,然而因他是長期煙民,膽固醇超標,醫生遂建議他接受血管造影檢查,始發現他的血管嚴重收窄。由於他平日勤於鍛練,心肺機能相對較佳,故心電圖未能準確診斷出收窄情況,幸最終仍能確診及接受通波仔手術治癒。第五代支架 部份自動溶解曾醫生指出,通波仔手術屬微創性,整個過程只需要一至兩小時,患者可以即日出院,隨著使用的心臟支架發展也日漸成熟,能因應患者實際病情選定。他舉例,現時最新一代支架屬於部份可溶性,其關節位由一種可分解物料製造,大約半年後會自動溶解,能令血管在術後保持彈性,餘下的金屬支架則可預防血管塌下的機會,減低將來復發風險。醫生如何為冠心病患者選擇適合的心臟支架呢?曾醫生稱,這類部份可溶性支架尤其適合用於心臟左前降支的中游位置有心肌橋的血管,惟血管本身出現鈣化的患者就不能使用。他補充,無論使用哪種心臟支架,術後均要服用雙抗血小板藥,減低血管再次堵塞風險,並且在頭一星期避免提起重物或扭毛巾,應適當地護理傷口。曾醫生提醒,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檢查方案。
3
心臟病發或無先兆 6成患者錯過治療黃金期
不少患者或會在沒有先兆下心臟病發,本港一年有逾6,000人因此病離世,當中急性心臟病的佔數百人。本港每年也有2,000多宗心肌梗塞個案,數字近年來相若,死亡率更可高達10%。由於心肌梗塞的病徵較典型,醫生呼籲市民,若心臟被大石壓住的感覺持續30分鐘以上,應立即求醫,「Time is muscle,不要靠估」,否則可能會錯過治療黃金期。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形容,心臟血管像行車線,膽固醇積聚會令行車線變窄,當有很多車(血管斑塊)經過該行車線時,「患者前一分鐘可以無事,心臟血管卻突然塞咗。」他解釋,斑塊表面有層薄組織細胞,破損時表面凹凸不平,身體的凝血機制會嘗試修復相關情況,形成血塊塞住血管。斑塊易積聚的高危因素,跟病人有不良習慣、「三高」、吸煙等有關。若有血管問題,應關注有甚麼誘發因素,例如情緒激動、進食過量、極端天氣、做運動等。病徵則取決於血管收窄情況,部分心肌梗塞病人血管可能只有約50%阻塞,徵狀不明顯,市民若有高危因素,應做適當檢查。處方溶血藥及進行「通波仔」手術均可治療心肌梗塞,患者情況緊急時,要第一時間「通波仔」打通血管,黃金時間為12小時,甚至6小時。醫學上亦有名為「Door-to-balloon time」的指引,做手術應愈快愈好,由病人到達醫院門口,到病人血管經囊球打通,應少於60至90分鐘。他引述數據指,約40%人是於12小時內做「通波仔」手術,換言之有60%未趕上黃金期或根本無機會做手術。內容轉載:on.cc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