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個人風險,選心臟檢查】

【按個人風險,選心臟檢查】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當心臟出現不適,當然要去看醫生檢查一下。然而檢查方法有很多種,患者未必清楚當中的分別或用途。心臟科專科醫生蔡文俊就為大家簡介一下心臟科之中,常用的一些檢查方法。

蔡文俊表示,「最常用心臟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以及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當中心電圖再細分靜態心電圖、持續24小時心電圖,以及運動心電圖。此外,較少用但亦有機會用到的檢查,則有磁力共振和核子檢查。」



心臟超聲波檢查結構
心臟超聲波是一種沒輻射、毋須打針的檢查,安全程度高,所有人都適合,作用主要是檢查心臟結構,包括心臟大小、心肌厚度、心瓣功能、左心室的射血功能是否正常等。蔡文俊續指,「一般心臟超聲波於體外進行,另有一種『經食道心臟超聲波』就會將儀器如照胃鏡般放入食道,更近距離去做檢查,可以更清楚。情況例如心瓣毛病未能透過一般超聲波清楚檢查、需要量度心瓣毛病的嚴重程度、查看心臟有否小血塊形成、檢查有否心漏,又或量度心漏的大小,都需要用到經食道超聲波。」

電腦掃描找血管阻塞
至於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主要查看冠心血管有否出現阻塞,或阻塞程度如何。如果發現冠心血管輕微收窄,或須用藥控制影響心血管的風險因素,常見是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的三高問題;若血管收窄嚴重,就要做通波仔手術改善血流。蔡文俊提醒,「部分患者未必適合做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原因是檢查有輻射,如孕婦便不適合;同時,檢查要用到顯影劑,若有過敏,或者本身腎功能較差,就可能要避免使用。」



這類患者又該如何檢查心血管?蔡文俊指若果風險低可考慮使用運動心電圖,「即檢查患者在跑步時的心電圖變化,從而判斷有否心臟缺血的現象,惟準確度相對較低。另外亦可採用磁力共振或核子檢查,也是查看心臟有沒有缺血,再判斷血管阻塞嚴重程度,比起電腦掃描是一個較間接的方法。」

心電圖監察韻律
至於靜態心電圖,是常見包括在體檢中的一個檢查,蔡文俊認為這個基本的心電圖可讓醫生看到幾類問題,「包括有否高風險心律不整的傾向;其次是心跳動的韻律;最後是心肌有否缺血現象,不過情況嚴重才可於心電圖展示出來。」而部分患者的心律不整問題只是間歇性出現,基本心電圖未必可揪出問題,此時可使用24小時心電圖或長至一星期的連續心電圖,去記錄發作的時間、頻率等。

蔡文俊最後提醒,如屬心臟病高風險人士,包括三高、家族有早期心臟病史,應及早安排檢查,甚至包括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較低風險人士在體檢時則可加入心臟超聲波及運動心電圖,已十分足夠。

資料來源:AM730
當心臟出現不適,當然要去看醫生檢查一下。然而檢查方法有很多種,患者未必清楚當中的分別或用途。心臟科專科醫生蔡文俊就為大家簡介一下心臟科之中,常用的一些檢查方法。

蔡文俊表示,「最常用心臟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以及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當中心電圖再細分靜態心電圖、持續24小時心電圖,以及運動心電圖。此外,較少用但亦有機會用到的檢查,則有磁力共振和核子檢查。」



心臟超聲波檢查結構
心臟超聲波是一種沒輻射、毋須打針的檢查,安全程度高,所有人都適合,作用主要是檢查心臟結構,包括心臟大小、心肌厚度、心瓣功能、左心室的射血功能是否正常等。蔡文俊續指,「一般心臟超聲波於體外進行,另有一種『經食道心臟超聲波』就會將儀器如照胃鏡般放入食道,更近距離去做檢查,可以更清楚。情況例如心瓣毛病未能透過一般超聲波清楚檢查、需要量度心瓣毛病的嚴重程度、查看心臟有否小血塊形成、檢查有否心漏,又或量度心漏的大小,都需要用到經食道超聲波。」

電腦掃描找血管阻塞
至於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主要查看冠心血管有否出現阻塞,或阻塞程度如何。如果發現冠心血管輕微收窄,或須用藥控制影響心血管的風險因素,常見是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的三高問題;若血管收窄嚴重,就要做通波仔手術改善血流。蔡文俊提醒,「部分患者未必適合做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原因是檢查有輻射,如孕婦便不適合;同時,檢查要用到顯影劑,若有過敏,或者本身腎功能較差,就可能要避免使用。」



這類患者又該如何檢查心血管?蔡文俊指若果風險低可考慮使用運動心電圖,「即檢查患者在跑步時的心電圖變化,從而判斷有否心臟缺血的現象,惟準確度相對較低。另外亦可採用磁力共振或核子檢查,也是查看心臟有沒有缺血,再判斷血管阻塞嚴重程度,比起電腦掃描是一個較間接的方法。」

心電圖監察韻律
至於靜態心電圖,是常見包括在體檢中的一個檢查,蔡文俊認為這個基本的心電圖可讓醫生看到幾類問題,「包括有否高風險心律不整的傾向;其次是心跳動的韻律;最後是心肌有否缺血現象,不過情況嚴重才可於心電圖展示出來。」而部分患者的心律不整問題只是間歇性出現,基本心電圖未必可揪出問題,此時可使用24小時心電圖或長至一星期的連續心電圖,去記錄發作的時間、頻率等。

蔡文俊最後提醒,如屬心臟病高風險人士,包括三高、家族有早期心臟病史,應及早安排檢查,甚至包括冠狀動脈造影電腦掃描;較低風險人士在體檢時則可加入心臟超聲波及運動心電圖,已十分足夠。

資料來源:AM730
Share
0
【縮短輪候通波仔 避免心臟病發】
據人口健康調查數字,心臟病正影響最少10萬港人,其中常見的冠心病如急性病發,可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猝死等嚴重併發症。嚴重冠心病患者須盡快通波仔,減低病發和死亡風險。惟公院手術輸候時間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藉過去的經驗,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強公私營協作,讓患者可及時處理這「計時炸彈」。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心臟病在香港比想像中普遍,2020至2022年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人士中,51.9%有高膽固醇、29.5%人高血壓,推算現時有近45%人屬心臟病高危人士。兩成屬嚴重個案是於2020年疫情期間開始、讓正於公院輪候通波仔病人能夠以貼近公院價錢,於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接受通波仔手術的一個計劃,至今已處理了1,000宗個案。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通波仔手術計劃」年齡最小的個案只有31歲;而需要安裝4個或以上支架的嚴重個案佔21.5%,為數不少,情況最壞的個案更植入了8個支架,當時手術可謂刻不容緩。」及早「拆彈」其中一位受惠者是年約50歲的劉先生,他患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已有10年,並一直於公立醫院覆診。今年中接受身體檢查時,心電圖出現異樣,自己也感到胸口不適。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要到2024年初才見醫生。惟9月底心口再次出現不適,於是自行找醫生檢查,發現3條冠心血管有一條已塞了七至九成,另外兩條亦有輕微至中等阻塞。在朋友推薦下參加了計劃,10月內已完成通波仔手術。篩查找出其他毛病到現時為止已為1,061名長者做過檢查,發現逾半數人有瓣膜性心臟問題,如血液返流、主動脈擴張、風濕性心臟病;此外,亦有少數人驗出心房顫動。而心臟問題較嚴重並需要轉介跟進的佔12.4%。這些患者都是心臟有問題而不自知,如加強公私營醫療之間的橋樑,相信更多人可及早察覺和接受治療。加強公私營協作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督導主任李樹嫻認為,長者健康意識較為薄弱,未必察覺身體有毛病,往往到出現嚴重不適才求醫;另一邊廂,公院病人多,也難以為基層長者頻密監察。「要助長者及早發現及治療疾病,公私營協作應要更進一步,擴大涵蓋範圍至通波仔等手術;亦可考慮分流公院病人至私營機構,接受心臟檢查或手術。此外,社區篩查有助找出隱疾個案,因長者可留在熟悉的社區,加強接受篩查的動力;長遠而言也可增加長者的健康意識,並減輕醫療系統壓力。」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