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又稱為心律不齊、不正)

當我們做運動時,心跳會自然加快,而靜止時,正常心跳應保持平緩。但如果心跳在不合理因由下突然變快或變慢,甚至出現漏拍,就有可能是出現心律不正病徵。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雖然通常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但卻會使病人死亡風險增加兩倍,心臟衰竭的危機增加三倍,中風機會高達五倍。

所幸現時醫療技術進步,心律不正治療的選擇亦較過去多。所以,如果你也曾經出現一些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例如突如其來的心跳過快或過慢等,可以先好好了解一下患上心律不正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案。


什麼是心律不整?

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是心律問題都包括在內,同時又被稱為心律不整或不齊。何謂心跳不正常?首先,在正常靜止的情況下,一般成人的心跳率是每分鐘60至100次,跳動時亦會保持穩定的韻律。心律不正病徵就包括心跳速度每分鐘低於60次即心跳過慢,或每分鐘超過100次即心跳過快。除此之外,如果心跳速度在正常範圍內,但出現紊亂、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的種類

心臟結構複雜,其跳動影響著全身血液供應,不同的結構問題會引致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並直接影響專家為其選用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以下就是更詳細的分類:

 

1. 心室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心律過快):

由於多數的猝死情況都是心室顫動而引致,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一種心律不整。當病發時,心室的肌肉會快速而不規則地收縮,導致紊亂的心跳,心律不正病徵像是心臟在顫抖一樣,因此心臟不能有效地推動血液。當血液無法被推送至各身體器官,腦部缺氧下,人亦會短時間內就失去意識,心臟亦會很快完全停頓,如病人未能得到及時施救,甚至可於幾分鐘內死亡。

 

造成這種心律不正原因可分為幾種,包括心肌缺血、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疾病等。其中,心肌缺血是比較常見的心律不正原因,當病人出現心肌缺血或缺氧,就會導致心室顫動。

 

2.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 (心律不規則):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正,雖然不似心室顫動般致命,但卻有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臟衰竭等嚴重疾病。而且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雖然會出現心律不正病徵,例如不規則、極快的心跳等,但有部分病人可能會毫無心律不整的症狀,增加潛在危險。

我們的心臟上心腔分為左及右心房,而位於右心房上壁的「 竇房結」,作用如同一個天然起搏器,我們的心跳就由他而生。造成這心律不正原因是當病發時,心臟細胞出現異常並發出紊亂的電流,影響到心房不受「竇房結」控制,並如顫動一般,不規則、極快地收縮。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影響心臟泵血液的功能,部分血液或會積聚在心房,並形成血栓,一旦進入血流可堵塞血管,引發疾病如常見之中風。

 

3. 心室性心搏過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心律過快):

這是由於心室出現異常而引致的心律不整問題。病人會出現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病徵,有時更可以超過每分鐘200次。(但因為病發持續的時間有時會很短,甚至不超過30秒,病人亦可能不會出現其他心律不正病徵,所以較易被病人忽略。)

然而,我們不應輕視這種心律不正的危險性,因為心室性心搏過速有機會轉化成更嚴重、更致命的心律不整問題,例如心室顫動(VF)。所以,病人一旦出現心律問題,即使未有嚴重病徵,仍應盡早安排檢測並按需要進行心律不正治療。

 

4. 病竇症候群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心律過慢):

同時又可稱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顧名思義出現這心律不正原因就是由於竇房結功能出現異常。竇房結像是天然心臟起搏器,主要功能是產生心跳並控制我們的心跳節奏。病人病發時,會出現心律不正問題如心律不規則、心跳過慢,甚至出現短時間停止。

病竇症候群的主要成因是由於老化問題而造成的心律不正,所以較常見於年長病人中。但一些心臟病亦有可能影響竇房結功能,因此年輕人亦有可能出現如心跳過慢等,由病竇症候群而導致的心律不正病徵。

 

5. 室上性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心律過快):

這是其中一種相對較低危險性的心律不正類型。病發時,病人的心臟房室交界處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電流干擾,令心跳過快,情況會突然出現之後又突然地消失,心律不整持續時間亦可由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這類型的心律不正原因較多是先天性的,但病徵有可能延緩至病人成年後才出現。然而,亦有些心律不整病人是後天伴隨其他疾病而形成的。病發時,病人會出現氣喘、 心悸、胸痛或昏暈,雖然危險性較低,但如果病人未能得到有效的心律不正治療,罕見情況下,仍有可能導致休克或猝死。


一些心律不正病徵及先兆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律不正症狀:

 

1. 心跳過快: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心律不整病人會伴隨出現:

  • 氣喘或呼吸困難

  • 心悸

  • 胸痛、胸悶

  • 昏暈

  • 嚴重時更可能失去意識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類型包括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心室性心搏過速、室上性心搏過速。

 

2. 心跳過慢: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低於60次。心律不整病人一般會感到:

  • 無力

  • 經常疲累

  • 頭暈

  • 氣喘

  • 嚴重時可能出現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慢的類型多為病竇症候群。

 

3. 不規則心跳:

當心律不正出現,心跳頻率屬於正常值,但會時快時慢,紊亂地跳,甚至出現漏拍。病人因為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感到:

  • 胸悶

  • 心悸

  • 頭暈

  • 嚴重時更可能導致休克,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不規則心跳的類型多為心房顫動。


由於心臟是整天持續活動的,不明顯的症狀難以察覺,而部分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更沒有任何症狀亦沒有先兆,病人甚至要在進行體檢時才會偶然發現。另外,部分心律不正病徵例如氣喘、 心悸或昏暈與焦慮症或驚恐症近似,病人有機會因而延誤診治。因此,一旦病人出現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應盡早向專業人士咨詢並排除病因,再作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

 

心律不正原因有哪些?

除了部分病人是由於先天原因外, 造成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有很多,而且有不少都與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個人生活習慣識識相關:

  • 遺傳基因失調或家族病史

  • 冠心病、其他心臟問題或曾進行心臟手術,都是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

  • 高血壓,使心臟負荷過重並影響心律,導致心律不整出現

  • 甲狀腺失調

  • 糖尿病,如病人控制不當,有可能引致高血壓及心律不正病徵

  • 電解質不平衡,由於血液中的電解質會影響心臟信號的傳遞,所以電解質不平衡可成為心律不正原因

  • 濫用藥物,部分受管制或違禁藥物如可卡因可對心臟做成嚴重影響,病人更可能因出現嚴重心律不整而猝死

  • 吸煙或攝取過量咖啡因,尼古丁與咖啡因都是興奮劑,會令心跳加快

  • 精神緊張、壓力過大

  • 年齡增長,人體隨年齡增加會開始退化,心跳易出現過慢情況

  • 過量酒精,坊間誤有傳言「飲酒護心」,事實上過量酒精易導致嚴重心律不整

  • 貧血,當血液的帶氧量不足可增加心臟的負擔,如此一來,有可能對心臟帶來傷害並引致心律不整

  • 睡眠窒息症,睡眠期間短暫的呼吸暫停有可能引致心跳緩慢,令病人出現心律不正病徵

心律不整檢測方式

首先,考慮到有些心律不正病徵與焦慮症或驚恐症相似,而且一旦情況嚴重可以致命,病人如出現疑似心律不正症狀,應盡早向醫護人員咨詢,並按照醫護指示進行評測。如病人選擇不合適的方式,或有機會延誤診斷及心律不正治療。因應心律不正出現的時機及成因,通常會使用以下幾種方案:

 

1.  靜態心電圖:

非介入性的檢測,懷疑有心律不正的病人只需平躺在床上,儀器會記錄病人靜態時心臟的電流,這除了可用作診斷心律不正問題,亦可診斷心肌缺血或壞死。這方案很常見於一般的體檢計劃中,並即時有報告。

而且,這種方案操作比較簡單,整個流程亦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不過由於只能記錄有限時間內的心電活動,而心律不正病徵出現的時機沒有規則,因此有可能未能有效捕捉到心律不正病發的瞬間,令醫護亦難以此做診斷及建議相對的心律不正治療。

 

2.  攜帶式活動心電圖:

一種非介入性的方案,懷疑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最少要佩戴檢測儀器24小時,如有需要,病人會佩戴更久去做記錄。檢測期間,病人亦需要另外自行記錄整天的活動及期間的任何不適,例如心跳突然加快等心律不正病徵。

由於此檢測方式時間較長外,亦有病人的活動紀錄等資料,可為醫護提供更全面的數據做分析,亦有更大可能,捕捉到心律不整出現的瞬間,幫助更精準評估病人的心律不正原因及嚴重程度。

 

3. 心臟超聲波:

一種非介入性的檢測,運用超聲波從多方位及多角度進行掃瞄,以獲取清晰的即時心臟影像。醫護可從影像中檢驗心臟收縮情況,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以檢測病人是否有心律不正問題。

不過由於這種檢測的時間有限,如果在期間心律不正沒有病發,就無發捕捉相關影像及資料。

 

4. 血液檢測:

由於部分心律不正原因與電解質失衡、貧血、甲狀腺等有關,血液檢測可為醫護提供更多資料,方便配合做評估及安排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

 

5. 電生理檢測:

屬於介入性的方案,懷疑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此程序。由於心律不整是心電傳導出現問題,醫護會利用心導管的技術,經由血管將數條導管導入心臟,期間會發出電流去刺激心臟,嘗試誘發病人曾發作的心律不正病徵,並記錄心臟電波傳導活動的相關數據。獲取的資訊可幫助醫護更精準找出心臟內引致心律不整的位置以及心律不正原因。

 

心律不正治療方案

由於導致心律不正原因十分多,醫護會根據病人檢測後的數據及資料找出病因及心律不正類型後,再為病人建議個人化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

 

1. 藥物治療:

使用藥物去治理心律不整,我們會面對一定的限制。首先,如果心律不正病徵是心跳過慢,這些病人一般都需要植入起搏器,因為現有的抗心律不整藥物都未能有效幫助加快心律。而對於一些出現心跳過快的病人,現有的一些抗心律不整可以幫助穩定心律,令過快的心跳慢下來,專家會按類型及病人嚴重程度處方。

另外,抗凝血藥(即薄血藥)都是常見用於心律不整病人處方的藥物。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由於血液易因長期堆積而產生血塊,大大增加病人中風機率,所以亦有可能要服用抗凝血藥物去減低風險。而新一代的抗凝血藥物,除了被證實可有效抗中風外,亦較以往方便專家處方,有心律不正病人的亦毋須戒口,能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2. 導管消融術:

這是一種常見用於心律不正治療的微創心臟手術,而手術會於病人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時,專家會將導管經由血管引至心臟內出現異常心律的位置,並在該位置利用末端的電極,按心律不正的類型或位置去選擇釋放微量射頻或冷凍能量。釋放出的能量會在心臟組織造成微細的損害,令組織失去製造及傳導電流的功能,阻止傳導不正常的電子脈衝,用以治癒心律不正。

此心律不正治療技術可針對多種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而且成功率高。特別一些在藥物治療中,未能取得成效或希望長遠可脫離藥物治療的病人來說,都是一個較多病人選擇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

 

3. 心臟起搏器:

對於心律不正病徵是心跳過慢的病人,植入心臟起搏器是暫時最有效的心律不正治療手段。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在香港是一個技術十分成熟的心臟手術,病人亦只需局部麻醉。整個起搏器體積細小,有的只會如藥丸般大。而最新的無線植入手術,已經可以利用心導管的技術,經由血管將無線心臟起搏器沿血管導入心臟,並植入心臟內壁。完成手術後,一旦心律不整發作出現心跳過慢時,起搏器就會發揮功效,刺激心臟回復正常心律。

 

4. 植入性心臟復律除顫器 (ICD):

又可簡稱為除顫器,是一種植入式裝置,都是常用於心律不正治療。除顫器主要是用於治療心室顫動或心室性心搏過速類型的心律不正。除顫器運用原理上,基本和心臟起搏器一致,都是在心臟心電傳導系統出現問題時發動介入,幫助心律不正回復正常。除顫器機件上基本上就是一個起搏器,不過因主治的心律不正原因是由心室為源,所以在連接右心室的電極線中會加入了除顫的功能。植入除顫器的手術與植心臟起搏器亦相近,只需在心律不整病人局部麻醉下進行,時間只要約2小時。完成植入手術後,除顫器會持續24小時監察心律,一旦心律不正發作,除顫器就會立即介入,釋出輕微的電流令心律回復正常。

由於心室顫動是一種最危險的心律不正類型,一旦發作病人甚至可於幾分鐘內失去意識、休克及心臟猝死,因此即時性的心律不正治療對於這些病人尤為重要。而經多個臨床研究證明,對於一些高危病人來說,除顫器比最好的抗心律不正藥物可更有效地預防心臟猝死的機率。

 

心律不正相關常見問題:

 

1. 如果我只出現過一次突如其來的心跳加速,算是患有心律不正嗎?

由於部分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甚至不會有任何病徵,所以即使心律不正病徵只出現一次,我們仍不可憑此排除病人患病的可能性。建議病人可留意是否有其他症狀或向醫護做進一步咨詢。

 

2. 我有時會出現心跳突然加速的情況,但多次的靜態心電圖的報告結果都一切正常,這是否等於我沒有心律不正?

由於這類檢測只能記錄短時間內的心電活動,如期間心律不正沒有發作,數據便不足以反映病人實際情況。所以,如果病人曾有出現心律不正病徵,無論報告結果是否正常都應向醫護如實說明,由他們建議是否要另外做檢測找出心律不正原因。

 

3. 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的電池需要每年更換嗎?

一般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的電池壽命會有3至6年,當電池開始轉弱時,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有需要適時讓醫護為其更換電池。

 

4. 如果我的靜止心跳率長期都是約於每分鐘60至70次,這代表需要心律不正治療嗎?

心律不正的定義中,每分鐘60次以下才是心跳過慢,但由於數值本身只能作參考作用,重點應放於病人本身是否同時出現其他症狀,例如疲累、頭暈、怕冷等。因這些症狀有可能與心律不正或代謝問題有關,病人如有不適或疑慮都應盡早求醫。

 

5. 如果我正在服用抗心律不整藥,而同時出現其他疾病,我可以自行購買並服用其他成藥嗎?

由於部分抗心律不正治療藥物與其他藥品有可能出現藥性相沖,服用任何藥物或營養品時請先咨詢專家,以策安全。

 

6. 植入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後,使用電器會有問題嗎?

由於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都是電子儀器,強大的電磁場可以對它造成一定影響。日常生活中,一般家電不會有問題,但請留意心律不整病人使用手提電話時最好相隔最少15厘米距離。

 

7. 如果我已在服用抗心律不整治療藥物,我是否仍有需要植入除顫器?

因為一些較嚴重的心律不整病發時可有即時生命危險,而除顫器在這些緊急情況下就可發揮作用,介入並使心律回復正常。有心律不整的病人可與醫護商量,他們亦會就病人情況及所患類型為其選擇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手段。

 

8. 患上心律不正一定等於我的心臟出現問題嗎?

由於心律不正原因可以是由於壓力過大、 睡眠窒息症、電解質失衡等而導致,出現心律問題的成因不一定是源由於心臟出現病理問題,但這些病因都已直接影心臟活動。而無論源由是否心臟,一旦出現心律不正,病人都必須留意心臟健康,因心臟的功能影響全身供血及供氧,嚴重的心律不整可以帶來即時生命危險。

 

9. 導管消融術作為心律不正治療,是適合任何人嗎?

由於這手術涉及輻射,女性病人需避免於手術前懷孕,以免輻射影響胎兒。

 

10. 患有心律不正可以做運動嗎?

有心律不正病人是否適合做運動、運動量及運動強度等,都必須按病人的身體狀況而定。事實上,定期而適量的運動可以訓練及加強心律不正患者的心臟功能,而病人需與醫護商量,並按他們指示行動。

 

11. 為甚麼壓力過大是心律不正原因之一?

由於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都會影響人的心跳,特別在一些長期受壓的情況下,病人容易出現心律不正病徵,例如疲累、頭暈、心跳過快或過慢。這種情況下如醫護已排除心臟或其他生理病因後,會轉介病人至精神健康相關專科或專業人士跟進。

 

12. 如何預防心律不整?

除了一些先天性原因如遺傳病等外,大部分心律不正原因都與其他疾病或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所以,預防心律不整應由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做起,例如控制飲食,以免攝取過多咖啡因、鹽及糖等、戒煙戒酒、定期運動等。

 

13. 心律不正治療所使用的藥物有副作用嗎?

部分病人會出現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腹瀉、暈眩等。心律不正病人必須按醫護處方購買及服用藥物外,亦應留意服藥指引及相關而副作用。

 

14. 進行導管消融術有風險嗎?

任何入侵性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而風險程度與心律不正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及病情相關。專家會根據病人所需而調整,而病人應於手術前與醫護溝通了解心律不正治療手術成效及風險。

 

15. 患上心律不整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嗎?

由於心律不正原因病發時,嚴重的症狀一旦出現可引致病人昏厥、中風、心臟衰竭、甚致心臟猝死。


心跳過慢:病徵

l   頭暈

l   昏厥

l   無力

l   疲倦

l   氣喘

l   嚴重時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心跳過快:病徵

l   心悸

l   頭暈

l   疲倦

l   胸悶

l   呼吸急促

l   呼吸困難

l   手腳冰冷

l   嚴重時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心跳過慢:風險因素

l   年齡增長退化

l   冠心病

l   心臟衰竭

l   藥物


心跳過快:風險因素

l   天氣太冷/太熱

l   運動

l   壓力下

l   貧血

l   發燒

l   甲狀腺亢進

l   高血壓

l   冠心病

心跳過慢:診斷方法

l   靜態式心電圖

l   攜帶式心電圖

l   心臟超聲波


心跳過快:診斷方法

l   靜態式心電圖

l   攜帶式心電圖

l   心臟超聲波

l   血液檢查(貧血,甲狀腺亢進)

心跳過慢:治療

l   應找出背後成因,而加以治療

l   植入式心臟起搏器


心跳過快:治療

l   應找出背後成因,而加以治療

l   導管消融術

l   植入式心臟除顫器

心跳過慢:併發症

l   突然昏厥

l   心律不整

l   心臟衰竭

l   猝死


心跳過快:併發症

l   突然昏厥

l   心律不整

l   心臟衰竭

l   猝死

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 (又稱為心律不齊、不正)

當我們做運動時,心跳會自然加快,而靜止時,正常心跳應保持平緩。但如果心跳在不合理因由下突然變快或變慢,甚至出現漏拍,就有可能是出現心律不正病徵。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雖然通常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但卻會使病人死亡風險增加兩倍,心臟衰竭的危機增加三倍,中風機會高達五倍。

所幸現時醫療技術進步,心律不正治療的選擇亦較過去多。所以,如果你也曾經出現一些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例如突如其來的心跳過快或過慢等,可以先好好了解一下患上心律不正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案。


什麼是心律不整?

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是心律問題都包括在內,同時又被稱為心律不整或不齊。何謂心跳不正常?首先,在正常靜止的情況下,一般成人的心跳率是每分鐘60至100次,跳動時亦會保持穩定的韻律。心律不正病徵就包括心跳速度每分鐘低於60次即心跳過慢,或每分鐘超過100次即心跳過快。除此之外,如果心跳速度在正常範圍內,但出現紊亂、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的種類

心臟結構複雜,其跳動影響著全身血液供應,不同的結構問題會引致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並直接影響專家為其選用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以下就是更詳細的分類:

 

1. 心室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心律過快):

由於多數的猝死情況都是心室顫動而引致,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一種心律不整。當病發時,心室的肌肉會快速而不規則地收縮,導致紊亂的心跳,心律不正病徵像是心臟在顫抖一樣,因此心臟不能有效地推動血液。當血液無法被推送至各身體器官,腦部缺氧下,人亦會短時間內就失去意識,心臟亦會很快完全停頓,如病人未能得到及時施救,甚至可於幾分鐘內死亡。

 

造成這種心律不正原因可分為幾種,包括心肌缺血、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疾病等。其中,心肌缺血是比較常見的心律不正原因,當病人出現心肌缺血或缺氧,就會導致心室顫動。

 

2.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 (心律不規則):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正,雖然不似心室顫動般致命,但卻有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臟衰竭等嚴重疾病。而且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雖然會出現心律不正病徵,例如不規則、極快的心跳等,但有部分病人可能會毫無心律不整的症狀,增加潛在危險。

我們的心臟上心腔分為左及右心房,而位於右心房上壁的「 竇房結」,作用如同一個天然起搏器,我們的心跳就由他而生。造成這心律不正原因是當病發時,心臟細胞出現異常並發出紊亂的電流,影響到心房不受「竇房結」控制,並如顫動一般,不規則、極快地收縮。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影響心臟泵血液的功能,部分血液或會積聚在心房,並形成血栓,一旦進入血流可堵塞血管,引發疾病如常見之中風。

 

3. 心室性心搏過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心律過快):

這是由於心室出現異常而引致的心律不整問題。病人會出現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病徵,有時更可以超過每分鐘200次。(但因為病發持續的時間有時會很短,甚至不超過30秒,病人亦可能不會出現其他心律不正病徵,所以較易被病人忽略。)

然而,我們不應輕視這種心律不正的危險性,因為心室性心搏過速有機會轉化成更嚴重、更致命的心律不整問題,例如心室顫動(VF)。所以,病人一旦出現心律問題,即使未有嚴重病徵,仍應盡早安排檢測並按需要進行心律不正治療。

 

4. 病竇症候群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心律過慢):

同時又可稱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顧名思義出現這心律不正原因就是由於竇房結功能出現異常。竇房結像是天然心臟起搏器,主要功能是產生心跳並控制我們的心跳節奏。病人病發時,會出現心律不正問題如心律不規則、心跳過慢,甚至出現短時間停止。

病竇症候群的主要成因是由於老化問題而造成的心律不正,所以較常見於年長病人中。但一些心臟病亦有可能影響竇房結功能,因此年輕人亦有可能出現如心跳過慢等,由病竇症候群而導致的心律不正病徵。

 

5. 室上性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心律過快):

這是其中一種相對較低危險性的心律不正類型。病發時,病人的心臟房室交界處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電流干擾,令心跳過快,情況會突然出現之後又突然地消失,心律不整持續時間亦可由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這類型的心律不正原因較多是先天性的,但病徵有可能延緩至病人成年後才出現。然而,亦有些心律不整病人是後天伴隨其他疾病而形成的。病發時,病人會出現氣喘、 心悸、胸痛或昏暈,雖然危險性較低,但如果病人未能得到有效的心律不正治療,罕見情況下,仍有可能導致休克或猝死。


一些心律不正病徵及先兆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律不正症狀:

 

1. 心跳過快: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心律不整病人會伴隨出現:

  • 氣喘或呼吸困難

  • 心悸

  • 胸痛、胸悶

  • 昏暈

  • 嚴重時更可能失去意識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類型包括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心室性心搏過速、室上性心搏過速。

 

2. 心跳過慢: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低於60次。心律不整病人一般會感到:

  • 無力

  • 經常疲累

  • 頭暈

  • 氣喘

  • 嚴重時可能出現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慢的類型多為病竇症候群。

 

3. 不規則心跳:

當心律不正出現,心跳頻率屬於正常值,但會時快時慢,紊亂地跳,甚至出現漏拍。病人因為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感到:

  • 胸悶

  • 心悸

  • 頭暈

  • 嚴重時更可能導致休克,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不規則心跳的類型多為心房顫動。


由於心臟是整天持續活動的,不明顯的症狀難以察覺,而部分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更沒有任何症狀亦沒有先兆,病人甚至要在進行體檢時才會偶然發現。另外,部分心律不正病徵例如氣喘、 心悸或昏暈與焦慮症或驚恐症近似,病人有機會因而延誤診治。因此,一旦病人出現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應盡早向專業人士咨詢並排除病因,再作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

 

心律不正原因有哪些?

除了部分病人是由於先天原因外, 造成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有很多,而且有不少都與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個人生活習慣識識相關:

  • 遺傳基因失調或家族病史

  • 冠心病、其他心臟問題或曾進行心臟手術,都是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

  • 高血壓,使心臟負荷過重並影響心律,導致心律不整出現

  • 甲狀腺失調

  • 糖尿病,如病人控制不當,有可能引致高血壓及心律不正病徵

  • 電解質不平衡,由於血液中的電解質會影響心臟信號的傳遞,所以電解質不平衡可成為心律不正原因

  • 濫用藥物,部分受管制或違禁藥物如可卡因可對心臟做成嚴重影響,病人更可能因出現嚴重心律不整而猝死

  • 吸煙或攝取過量咖啡因,尼古丁與咖啡因都是興奮劑,會令心跳加快

  • 精神緊張、壓力過大

  • 年齡增長,人體隨年齡增加會開始退化,心跳易出現過慢情況

  • 過量酒精,坊間誤有傳言「飲酒護心」,事實上過量酒精易導致嚴重心律不整

  • 貧血,當血液的帶氧量不足可增加心臟的負擔,如此一來,有可能對心臟帶來傷害並引致心律不整

  • 睡眠窒息症,睡眠期間短暫的呼吸暫停有可能引致心跳緩慢,令病人出現心律不正病徵

心律不整檢測方式

首先,考慮到有些心律不正病徵與焦慮症或驚恐症相似,而且一旦情況嚴重可以致命,病人如出現疑似心律不正症狀,應盡早向醫護人員咨詢,並按照醫護指示進行評測。如病人選擇不合適的方式,或有機會延誤診斷及心律不正治療。因應心律不正出現的時機及成因,通常會使用以下幾種方案:

 

1.  靜態心電圖:

非介入性的檢測,懷疑有心律不正的病人只需平躺在床上,儀器會記錄病人靜態時心臟的電流,這除了可用作診斷心律不正問題,亦可診斷心肌缺血或壞死。這方案很常見於一般的體檢計劃中,並即時有報告。

而且,這種方案操作比較簡單,整個流程亦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不過由於只能記錄有限時間內的心電活動,而心律不正病徵出現的時機沒有規則,因此有可能未能有效捕捉到心律不正病發的瞬間,令醫護亦難以此做診斷及建議相對的心律不正治療。

 

2.  攜帶式活動心電圖:

一種非介入性的方案,懷疑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最少要佩戴檢測儀器24小時,如有需要,病人會佩戴更久去做記錄。檢測期間,病人亦需要另外自行記錄整天的活動及期間的任何不適,例如心跳突然加快等心律不正病徵。

由於此檢測方式時間較長外,亦有病人的活動紀錄等資料,可為醫護提供更全面的數據做分析,亦有更大可能,捕捉到心律不整出現的瞬間,幫助更精準評估病人的心律不正原因及嚴重程度。

 

3. 心臟超聲波:

一種非介入性的檢測,運用超聲波從多方位及多角度進行掃瞄,以獲取清晰的即時心臟影像。醫護可從影像中檢驗心臟收縮情況,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以檢測病人是否有心律不正問題。

不過由於這種檢測的時間有限,如果在期間心律不正沒有病發,就無發捕捉相關影像及資料。

 

4. 血液檢測:

由於部分心律不正原因與電解質失衡、貧血、甲狀腺等有關,血液檢測可為醫護提供更多資料,方便配合做評估及安排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

 

5. 電生理檢測:

屬於介入性的方案,懷疑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此程序。由於心律不整是心電傳導出現問題,醫護會利用心導管的技術,經由血管將數條導管導入心臟,期間會發出電流去刺激心臟,嘗試誘發病人曾發作的心律不正病徵,並記錄心臟電波傳導活動的相關數據。獲取的資訊可幫助醫護更精準找出心臟內引致心律不整的位置以及心律不正原因。

 

心律不正治療方案

由於導致心律不正原因十分多,醫護會根據病人檢測後的數據及資料找出病因及心律不正類型後,再為病人建議個人化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

 

1. 藥物治療:

使用藥物去治理心律不整,我們會面對一定的限制。首先,如果心律不正病徵是心跳過慢,這些病人一般都需要植入起搏器,因為現有的抗心律不整藥物都未能有效幫助加快心律。而對於一些出現心跳過快的病人,現有的一些抗心律不整可以幫助穩定心律,令過快的心跳慢下來,專家會按類型及病人嚴重程度處方。

另外,抗凝血藥(即薄血藥)都是常見用於心律不整病人處方的藥物。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由於血液易因長期堆積而產生血塊,大大增加病人中風機率,所以亦有可能要服用抗凝血藥物去減低風險。而新一代的抗凝血藥物,除了被證實可有效抗中風外,亦較以往方便專家處方,有心律不正病人的亦毋須戒口,能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2. 導管消融術:

這是一種常見用於心律不正治療的微創心臟手術,而手術會於病人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時,專家會將導管經由血管引至心臟內出現異常心律的位置,並在該位置利用末端的電極,按心律不正的類型或位置去選擇釋放微量射頻或冷凍能量。釋放出的能量會在心臟組織造成微細的損害,令組織失去製造及傳導電流的功能,阻止傳導不正常的電子脈衝,用以治癒心律不正。

此心律不正治療技術可針對多種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而且成功率高。特別一些在藥物治療中,未能取得成效或希望長遠可脫離藥物治療的病人來說,都是一個較多病人選擇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

 

3. 心臟起搏器:

對於心律不正病徵是心跳過慢的病人,植入心臟起搏器是暫時最有效的心律不正治療手段。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在香港是一個技術十分成熟的心臟手術,病人亦只需局部麻醉。整個起搏器體積細小,有的只會如藥丸般大。而最新的無線植入手術,已經可以利用心導管的技術,經由血管將無線心臟起搏器沿血管導入心臟,並植入心臟內壁。完成手術後,一旦心律不整發作出現心跳過慢時,起搏器就會發揮功效,刺激心臟回復正常心律。

 

4. 植入性心臟復律除顫器 (ICD):

又可簡稱為除顫器,是一種植入式裝置,都是常用於心律不正治療。除顫器主要是用於治療心室顫動或心室性心搏過速類型的心律不正。除顫器運用原理上,基本和心臟起搏器一致,都是在心臟心電傳導系統出現問題時發動介入,幫助心律不正回復正常。除顫器機件上基本上就是一個起搏器,不過因主治的心律不正原因是由心室為源,所以在連接右心室的電極線中會加入了除顫的功能。植入除顫器的手術與植心臟起搏器亦相近,只需在心律不整病人局部麻醉下進行,時間只要約2小時。完成植入手術後,除顫器會持續24小時監察心律,一旦心律不正發作,除顫器就會立即介入,釋出輕微的電流令心律回復正常。

由於心室顫動是一種最危險的心律不正類型,一旦發作病人甚至可於幾分鐘內失去意識、休克及心臟猝死,因此即時性的心律不正治療對於這些病人尤為重要。而經多個臨床研究證明,對於一些高危病人來說,除顫器比最好的抗心律不正藥物可更有效地預防心臟猝死的機率。

 

心律不正相關常見問題:

 

1. 如果我只出現過一次突如其來的心跳加速,算是患有心律不正嗎?

由於部分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甚至不會有任何病徵,所以即使心律不正病徵只出現一次,我們仍不可憑此排除病人患病的可能性。建議病人可留意是否有其他症狀或向醫護做進一步咨詢。

 

2. 我有時會出現心跳突然加速的情況,但多次的靜態心電圖的報告結果都一切正常,這是否等於我沒有心律不正?

由於這類檢測只能記錄短時間內的心電活動,如期間心律不正沒有發作,數據便不足以反映病人實際情況。所以,如果病人曾有出現心律不正病徵,無論報告結果是否正常都應向醫護如實說明,由他們建議是否要另外做檢測找出心律不正原因。

 

3. 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的電池需要每年更換嗎?

一般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的電池壽命會有3至6年,當電池開始轉弱時,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有需要適時讓醫護為其更換電池。

 

4. 如果我的靜止心跳率長期都是約於每分鐘60至70次,這代表需要心律不正治療嗎?

心律不正的定義中,每分鐘60次以下才是心跳過慢,但由於數值本身只能作參考作用,重點應放於病人本身是否同時出現其他症狀,例如疲累、頭暈、怕冷等。因這些症狀有可能與心律不正或代謝問題有關,病人如有不適或疑慮都應盡早求醫。

 

5. 如果我正在服用抗心律不整藥,而同時出現其他疾病,我可以自行購買並服用其他成藥嗎?

由於部分抗心律不正治療藥物與其他藥品有可能出現藥性相沖,服用任何藥物或營養品時請先咨詢專家,以策安全。

 

6. 植入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後,使用電器會有問題嗎?

由於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都是電子儀器,強大的電磁場可以對它造成一定影響。日常生活中,一般家電不會有問題,但請留意心律不整病人使用手提電話時最好相隔最少15厘米距離。

 

7. 如果我已在服用抗心律不整治療藥物,我是否仍有需要植入除顫器?

因為一些較嚴重的心律不整病發時可有即時生命危險,而除顫器在這些緊急情況下就可發揮作用,介入並使心律回復正常。有心律不整的病人可與醫護商量,他們亦會就病人情況及所患類型為其選擇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手段。

 

8. 患上心律不正一定等於我的心臟出現問題嗎?

由於心律不正原因可以是由於壓力過大、 睡眠窒息症、電解質失衡等而導致,出現心律問題的成因不一定是源由於心臟出現病理問題,但這些病因都已直接影心臟活動。而無論源由是否心臟,一旦出現心律不正,病人都必須留意心臟健康,因心臟的功能影響全身供血及供氧,嚴重的心律不整可以帶來即時生命危險。

 

9. 導管消融術作為心律不正治療,是適合任何人嗎?

由於這手術涉及輻射,女性病人需避免於手術前懷孕,以免輻射影響胎兒。

 

10. 患有心律不正可以做運動嗎?

有心律不正病人是否適合做運動、運動量及運動強度等,都必須按病人的身體狀況而定。事實上,定期而適量的運動可以訓練及加強心律不正患者的心臟功能,而病人需與醫護商量,並按他們指示行動。

 

11. 為甚麼壓力過大是心律不正原因之一?

由於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都會影響人的心跳,特別在一些長期受壓的情況下,病人容易出現心律不正病徵,例如疲累、頭暈、心跳過快或過慢。這種情況下如醫護已排除心臟或其他生理病因後,會轉介病人至精神健康相關專科或專業人士跟進。

 

12. 如何預防心律不整?

除了一些先天性原因如遺傳病等外,大部分心律不正原因都與其他疾病或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所以,預防心律不整應由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做起,例如控制飲食,以免攝取過多咖啡因、鹽及糖等、戒煙戒酒、定期運動等。

 

13. 心律不正治療所使用的藥物有副作用嗎?

部分病人會出現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腹瀉、暈眩等。心律不正病人必須按醫護處方購買及服用藥物外,亦應留意服藥指引及相關而副作用。

 

14. 進行導管消融術有風險嗎?

任何入侵性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而風險程度與心律不正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及病情相關。專家會根據病人所需而調整,而病人應於手術前與醫護溝通了解心律不正治療手術成效及風險。

 

15. 患上心律不整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嗎?

由於心律不正原因病發時,嚴重的症狀一旦出現可引致病人昏厥、中風、心臟衰竭、甚致心臟猝死。


心跳過慢:病徵

l   頭暈

l   昏厥

l   無力

l   疲倦

l   氣喘

l   嚴重時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心跳過快:病徵

l   心悸

l   頭暈

l   疲倦

l   胸悶

l   呼吸急促

l   呼吸困難

l   手腳冰冷

l   嚴重時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心跳過慢:風險因素

l   年齡增長退化

l   冠心病

l   心臟衰竭

l   藥物


心跳過快:風險因素

l   天氣太冷/太熱

l   運動

l   壓力下

l   貧血

l   發燒

l   甲狀腺亢進

l   高血壓

l   冠心病

心跳過慢:診斷方法

l   靜態式心電圖

l   攜帶式心電圖

l   心臟超聲波


心跳過快:診斷方法

l   靜態式心電圖

l   攜帶式心電圖

l   心臟超聲波

l   血液檢查(貧血,甲狀腺亢進)

心跳過慢:治療

l   應找出背後成因,而加以治療

l   植入式心臟起搏器


心跳過快:治療

l   應找出背後成因,而加以治療

l   導管消融術

l   植入式心臟除顫器

心跳過慢:併發症

l   突然昏厥

l   心律不整

l   心臟衰竭

l   猝死


心跳過快:併發症

l   突然昏厥

l   心律不整

l   心臟衰竭

l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