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為高血壓

如何界定為高血壓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相信不少老人家每天也會量度血壓,觀察這種心臟指數的起跌。當上壓大於120,下壓超過80,其實已是患有高血壓;假如上壓超過140,下壓高於90,就界定為第二期高血壓,應對及治療的方法也會不同。

大約九成高血壓個案也是成因不明,一般相信與遺傳有關。另一個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則是飲食中攝取過多鹽份,即是吃得太鹹,缺乏運動及肥胖也會誘發這個心血管毛病。少數高血壓個案與內分泌失調或結構性疾病有關,例如血管阻塞或正服用類固醇藥物,也會令血壓上升。

要持續穩定高血壓水平,必須對症下藥,因應自身血壓過高的原因作出應對,避免藥石亂投。

相信不少老人家每天也會量度血壓,觀察這種心臟指數的起跌。當上壓大於120,下壓超過80,其實已是患有高血壓;假如上壓超過140,下壓高於90,就界定為第二期高血壓,應對及治療的方法也會不同。

大約九成高血壓個案也是成因不明,一般相信與遺傳有關。另一個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則是飲食中攝取過多鹽份,即是吃得太鹹,缺乏運動及肥胖也會誘發這個心血管毛病。少數高血壓個案與內分泌失調或結構性疾病有關,例如血管阻塞或正服用類固醇藥物,也會令血壓上升。

要持續穩定高血壓水平,必須對症下藥,因應自身血壓過高的原因作出應對,避免藥石亂投。

Share
0
一文看清預防心臟病的四大妙法
心臟是唯一一個片刻不可以休息的器官,當人類生命開始在母體胚胎裡孕育時,心臟已經日以繼夜地工作,不停地輸出血液供應至身體各器官,令細胞有足夠的氧氣和養份維持新陳代謝,延續我們的生命。雖然治療心臟病的技術不斷地進步,但近年因心臟病而死亡的市民不跌反升,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藉著世界心臟日,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與您分享預防心臟病的四大妙法:妙法一:帶氧運動帶氧運動是指一些可以持續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步行、踩單車及游泳等。持續的帶氧運動,對鍛練心肺有莫大的幫助,同時亦宜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一位成年人在每星期應做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妙法二:健康飲食健康飲食在乎均衡,切忌暴飲暴食,令脂肪積聚,增加心臟負荷。此外,吸收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會加促脂肪斑塊聚積在血管內,減低血液流量。當冠心動脈受阻塞時,便會影響心臟肌肉操作及壞死,造成冠心病。妙法三:心境開朗無論在生活、家庭及工作上的壓力都會令心跳加速和血壓上升,久而久之便會增加血管硬化的機會,增加心臟負荷。所以必須避免令自己的心情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否則心臟便會疲於奔命。妙法四:遠離煙酒吸食香煙不但會增加心臟負荷,而且會增加血液黏性,造成血管阻塞。酒精會破壞心臟肌肉細胞,導致心臟衰弱,嚴重的還會造成心臟衰竭而死亡。
1
【新微創手術助控頑固高血壓】
三高問題困擾不少香港人,由於病情失控可影響心臟及腎臟健康,併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衰竭等風險,患者普遍都會透過藥物組合、生活習慣改變如飲食控制、運動減壓、戒煙酒等方法,甚或在醫生指導下配合魚油、大豆蛋白等天然膳食補充劑,務求盡早穩定三高指數。其中針對頑固性高血壓病人,因服用多種藥物仍未能有效控制血壓,近年更有微創手術和介入治療這終極選項:高血壓導管治療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Renal Denervation,簡稱RDN)。RDN手術療法類似通波仔,病人會在局部麻醉下,經由醫生在腹股溝股動脈置入導管至腎臟血管,並進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目的是將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切斷,藉此減低荷爾蒙腎素的分泌量,降低血壓。不說不知,其實人體交感神經系統會因應身體狀況,調節對大腦收發的壓力訊號,繼而影響荷爾蒙如增加分泌腎上腺素,令身體出現血管收縮、心跳加快等反應,使血壓上升。基於影響環環相扣,此手術的原理,就是從源頭減低腎交感神經的活躍度,使血管避免過份收縮,達至改善血壓目的。研究顯示,病人一般術後三個月開始,血壓會慢慢下降,且療效一直持續三年,而當血壓下降約十至二十度,已可減低併發心臟病、中風等風險。另外,大部分病人術後也可減少服藥劑量,甚至可停用一至兩種血壓藥,長遠對紓緩頭暈、腳腫、尿頻等藥物副作用亦有幫助。RDN療效好處不少,手術風險也低,但病人要明白,它並不能根治高血壓,術後仍要配合其他控病手段,加上此療法只適用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如本身有腎功能缺損亦不宜進行。為此建議病患在考慮任何新療法前,應與醫生進行詳細討論並取得專業建議,這樣才可根據個體需要和醫生評估,量身定制合適的治療方案。按此了解更多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接此了解更多手術推廣優惠
2
【控制高血壓,我有好辦法】
血液透過心臟「一張丶一舒」產生的推動力流動全身,而這種促進血液流動的壓力,便是「血壓」°正常的血壓為上壓120mmHg,下壓80mmHg。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調整高血靨的診斷標準:收縮壓(俗稱「上壓」)高於130mmHg舒張壓(俗稱「下壓」)高於80mmHg高血壓是-個慢性疾病,大部份患者都沒有徵狀,因此被稱為「隱形殺手」。只有少數的嚴重高血壓患者,才有機會感到頭痛,頭暈、或面紅耳赤等徵狀繼而求醫,亦有部分病人會從高血壓引致的併發症而發現病情。風 險 因 素超 過 90% 的 高 血 壓 個 案 無 法 確 定 明 確 的 病 因 。這 些 個 案 均 診 稱 為 原 發 性 高 血 壓 。一 些 高 危 因 素 令 人 較 易 患 上 高 血 壓 ,包 括 :年長不健康飲食習慣及攝 取 過 多 鹽 分肥胖缺少運動吸煙飲酒過量睡眠不足壓力高血壓家族史少數病人可被確定病因,這些病因包括腎病、內分泌疾病和某些藥物影響。診斷方法量度血壓攜帶式血壓監測儀血液檢查心臟超聲波治療醫生會視乎病情,一般會先建議改善生活習慣,再安排合適的藥物治療。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改變避免飲酒減少攝取鹽份戒煙減少攝取動物脂肪保持充足的運動量多吃蔬果控制體重妥善處理不良情緒與壓力藥物治療用藥物治療高血壓十分普遍。市面上有多種不同的血壓藥,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安排藥物療程。手術治療但部份病情較難控制的個案,被稱為「頑固型高血壓」,指病人已接受三種或以上抗高血壓藥物(包括利尿劑),仍無法有效降低血壓。這類個案可考慮接受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作進一步的控制血壓治療。按此認識更多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當上壓每上升20mmHg,或下壓上升10mmHg,患上血液循環系統慢性疾病風險便增加1倍。最壞情況更有機會出現急性併發症,例如腦出血及心臟衰竭等。併發症心臟衰竭冠心病中風腎衰竭眼睛病變主動脈撕裂周邊血管病變,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