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為病人植入生物適應架 (DynamX Bioadaptor) 為亞洲首例】

【成功為病人植入生物適應架 (DynamX Bioadaptor) 為亞洲首例】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人類不斷地向前走,才能換取今天進步,我們亦不例外。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堅持站在醫學領域的最前線,為市民提供最先進、最安全的醫療服務,為「您」的心臟健康把關。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於2020年2月成功為病人植入生物適應架 (DynamX Bioadaptor) 為亞洲首例,這個支架能夠有效地維持病人血管彈性。至今我們已經完成了一百多個成功案例,這項成就意味著治療冠心病的患者有突破性的發展,令冠心病的病人有多一個選擇。


人類不斷地向前走,才能換取今天進步,我們亦不例外。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堅持站在醫學領域的最前線,為市民提供最先進、最安全的醫療服務,為「您」的心臟健康把關。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於2020年2月成功為病人植入生物適應架 (DynamX Bioadaptor) 為亞洲首例,這個支架能夠有效地維持病人血管彈性。至今我們已經完成了一百多個成功案例,這項成就意味著治療冠心病的患者有突破性的發展,令冠心病的病人有多一個選擇。


Share
0
烈日當空做運動暗藏殺機 有機會誘發心肌梗塞 醫生籲多飲水補充
夏日炎炎,市民進行戶外活動時要留意或生意外。烈日當空下做運動不但有脫水、中暑的危機,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表示,缺水也有機會令血管栓塞,誘發心肌梗塞!因此他建議市民,做運動時應有適量的休息及水份補充;若身體已出現中暑前期徵狀,更要多飲水,「唞順條氣」才繼續做運動,否則身體「會好危險」。林逸賢表示,體溫升高時人體有調節機制降溫,例如呼吸變得急促、流汗等。但若未能應付,患者不停流失水份、脫水時,會感到超級口乾、頭痛、心跳加速。情況持續下,嚴重者會中暑,病徵包括體溫高於攝氏40度、疲累、昏迷。身體會「徵用」部分供給腦部及心臟的血流,把更多血液流到皮膚作排汗;電解質亦變得混亂,故有可能抽筋。缺水亦會令血濃度上升。由於血液的其中一種成份是水,脫水時血液會變得稠。他引用研究稱,血濃度增加或會導致冠狀動脈栓塞。不過即使兩者相關,他認為栓塞成因「非單一」,譬如患者本身有血管問題,做運動令血液需求增加,而炎熱環境下輸往心臟的血液供應減少,加上脫水下血濃度增加,血流速度減慢,有機會在數個因素的影響下,誘發心肌梗塞。疫情下市民愛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林提醒市民早在脫水、熱衰竭時要降溫。他亦建議市民應留意運動的時間、運動量及天氣,口渴時要多飲水、適時補充比飲水更有效的電解質。他指出,為減少脫水,做運動時不宜飲用奶茶、咖啡等「利尿」飲品;不要穿吸熱的深色及緊身衣物;預早計劃洗手間及休息的位置及時間,以及避免烈日當空下做運動。內容轉載:on.cc東網
1
新一代通波仔滲藥支架 縮短術後藥物療程 增治療彈性
供應不足,導致心絞痛及心肌梗塞。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透過導管把球囊撐大狹窄的血管,並利用支架將血管承托,避免再次堵塞︰「這種手術能令血流回復暢通,減少氣促及心翳情況,並且能夠預防膽固醇塞爆血管,減低突發性心臟病風險。」滲藥支架 預防血管再次堵塞雙重抗血小板藥,目的是減低支架內血栓形成風險。不過,為期半年至一年的藥物療程,對冠心病患者而言可能是一大負擔,特別是他們普遍年紀較大,或同時患上其他疾病而需要緊急手術治療,屆時抗血小板藥所增加的手術出血風險,會對他們的生命安全帶來重大威脅。針對這種情況,新一代支架便應運而生。曾醫生指,曾有位需要接受切除腫瘤手術的肺癌女患者,主診醫生發現她的冠狀動脈堵塞,身體狀況並不適宜接受相關手術,於是建議她先做「通波仔」,處理好血管問題再重投癌症治療。為了爭取時間,醫生決定為她選用新一代支架,術後只需服用1個月雙抗血小板藥便可,毋須等待大約1年的藥物療程,讓她能盡早開展原有治療。無聚合物 表面小孔釋放藥性究竟這種新型支架與傳統支架有何不同呢?曾醫生指出,現時的滲藥性支架能夠逐少釋放藥效,能夠減低血管再次堵塞風險近90%,新一代支架則具有相同特性,最大分別是沒有添加聚合物︰「聚合物是用以黏附藥物,然而它有機會導致血管內壁增生,新一代支架的表面則有些微細小孔,毋須聚合物也能黏附藥物,藥效會在該處釋放,並能維持大約100天。」新一代支架表面有些微細小孔,毋須聚合物也能黏附藥物,支架上的藥物會在30日左右完全被血管壁吸收而持續發揮作用,而藥效並能維持大約100天。新一代支架表面有些微細小孔,毋須聚合物也能黏附藥物,支架上的藥物會在30日左右完全被血管壁吸收而持續發揮作用,而藥效並能維持大約100天。曾醫生補充,患者在術後仍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療程可縮短至一個月,若然毋須接受其他手術治療,則宜繼續用藥一年時間。他認為,這種支架為年老患者提供彈性,特別是他們有機會需要接受其他治療,例如癌症手術、牙科檢查等,若然等待半至一年藥物療程完結,屆時或為時已晚,加上部份老人家記性較差,未必記得每日用藥,這種支架也相對適合他們,有助減低復發風險。備註:曾子欣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內容轉載:AM730
2
藥物塗層支架 縮短服用抗血小板藥至1個月
縮短服抗血小板藥時間 術後須保養血管置入支架後,病者必須服食雙重血小板藥。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解釋,支架屬於外來物,有機會損傷血管,致血管內膜增生及刺激血小板產生反應,積累成血塊,增加堵塞血管的風險,出現急性心臟病發。對於高出血風險病者,例如:長者、擁有高血壓、中風、腸胃、肝及腎病史,比較正常人更易出血,換言之更易增加堵塞血管的風險,故這類患者必須依時服藥。過往第一代及第二代的心臟支架,術後需要服食兩類抗血小板藥約一年,直至近年支架技術進步,支架上塗上可抑制血管內膜增生藥物,縮減病人服藥時間至一個月。曾醫生指,這樣可減少病者常忘記服藥,降低惡化血管等問題,避免短時間再次施行手術。第五代支架半年後溶解 適合年輕病者心臟血管提到第五代部分可溶性支架,有別於傳統金屬支架,其結構是支架上的V形關節位是由一種可分解的物料製成,大約半年後可完全溶解,而支架的其餘部分則採用第三代心臟支架的主要材質塗藥金屬製成,有效穩固血管避免下塌。曾醫生指,年輕人及中年人比較長者更適合選用第五代「因為年輕人有更長的人生,亦代表血管翻塞的機會也比較大,有利病者日後施行通波仔手術,此外,年輕人出現血管鈣化和血管分支的比例較長者低。」不過,第五代支架比較目前最為普及的第三代支架,價錢高近一倍,所以曾醫生建議,不同的血管位置可選用不同年代的支架。「第五代適合用於講求血管要有彈性的地方,例如心臟左前降支的中游位置,那裏的血管很大機會走入肌肉內位置,每當心臟泵血,血管就會不斷收縮和膨脹,相對第五代支架可以減少血管壓力,至於身體其他位置的血管可使用第三代支架。」最後,曾醫生叮囑術後病者,不論選擇哪一款支架,必須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及嚴控三高,才可有效減低復發風險。內容轉載:AM730
3
【心有所術: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
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二零二零年心臟病的住院病人出院次數及住院病人死亡人數共約71,300人次,而因心臟病而死亡的登記死亡人數 有6,561人。當中以冠心病最多,佔心臟病死亡人數58.8%。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肥胖、缺乏體能活動 和長期受到壓力及家族成員曾患有心臟病,也會增加患病風險。冠心病的典型病徵為胸口翳悶,進行運動或體力勞動時心臟會更為不適,亦可能出現心絞痛、冒冷汗及噁心欲嘔等症狀,但並不是人人都有心絞痛,有些人可能僅出現氣喘、暈眩或嘔吐等症狀,加上身體比較疲乏,往往誤以為只是感冒或吃錯東西所致,忽略了心臟病的可能性。曾有一名80歲老翁,因突然出現上吐下瀉而到急診室求診。初時就連醫療團隊都以為是腸胃炎,及後見老翁的精神狀態愈來愈差,非常疲倦卻又難以入睡,經心電圖及血液檢測後才發現是急性心臟病須立刻進行急救,但因已拖延幾小時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及後的康復程度因而未如理想。可見長者的非典型冠心病病徵確實易令人看漏眼。或許你會問心臟病發為何上吐下瀉?皆因病發時身體產生的荷爾蒙有機會影響全身,導致出現與心臟病無關的症狀。一旦確診為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年紀老邁或身體虛弱的長者可採用藥物治療。阿士匹靈或會導致長者胃出血或胃潰瘍,可改為選用氯吡格雷一類的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並無前述的副作用,適合長者長期服食,可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等。而接受過「通波仔」手術的患者一般亦會服用氯吡格雷,以防止病情復發。為預防冠心病長者應維持適當運動量,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便較容易察覺運動時身體上的變化,以便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方案。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