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的種類】

【心房顫動的種類】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心房顫動的種類

 

根據心律不正持續的時間及狀況,心房顫動可分為三大類:

 

陣發性

狀況會維持數分鐘至數小時,甚至長達一個星期。心房顫動症狀會逐漸消失,亦有可能需要進行治療才可以解決

 

- 持續性

狀況會持續超過七天,患者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或電擊才可以令心跳回復正常

 

- 永久性

是由陣發性及持續性心房顫動經過一段長時間發展而成,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心律和預防血栓的形成


心房顫動的成因

年齡及姓名是患上心房顫動的主要不可控因素,有七成心房顫動患者都是大於65歲,而且大多計數為男性。此外,曾過中風及患上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肥胖甲狀腺疾病的患者都會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


心房顫動的危害

- 血栓形成:心房顫動病發時會失去心房的收縮功能,血液在心房內容易成血栓,血栓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血液不能流向腦部而令患者中風。年齡小於60歲的心房顫動病人,中風的機率為1%左右,而在60至75歲以上的病人,中風的機率為 2%。如果患者同時擁有其他高危因素,中風的機率可增至4%。導致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曾患上其他心血管疾病

- 心房顫動會導致心率跳得快 或 心律不正,會令患者感到心悸

- 心房收縮功能逐漸失去

- 長期心率過快會導致心臟衰竭

- 心房顫動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

心房顫動的種類

 

根據心律不正持續的時間及狀況,心房顫動可分為三大類:

 

陣發性

狀況會維持數分鐘至數小時,甚至長達一個星期。心房顫動症狀會逐漸消失,亦有可能需要進行治療才可以解決

 

- 持續性

狀況會持續超過七天,患者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或電擊才可以令心跳回復正常

 

- 永久性

是由陣發性及持續性心房顫動經過一段長時間發展而成,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心律和預防血栓的形成


心房顫動的成因

年齡及姓名是患上心房顫動的主要不可控因素,有七成心房顫動患者都是大於65歲,而且大多計數為男性。此外,曾過中風及患上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肥胖甲狀腺疾病的患者都會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


心房顫動的危害

- 血栓形成:心房顫動病發時會失去心房的收縮功能,血液在心房內容易成血栓,血栓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血液不能流向腦部而令患者中風。年齡小於60歲的心房顫動病人,中風的機率為1%左右,而在60至75歲以上的病人,中風的機率為 2%。如果患者同時擁有其他高危因素,中風的機率可增至4%。導致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曾患上其他心血管疾病

- 心房顫動會導致心率跳得快 或 心律不正,會令患者感到心悸

- 心房收縮功能逐漸失去

- 長期心率過快會導致心臟衰竭

- 心房顫動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

分享
0
【預防心房顫動的6大要訣】
預防心房顫動的6大要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有助改善心臟健康, 同時亦可以降低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 1. 衡均的飲食習慣 2.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及三高。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成年人的高血壓是指收縮壓或上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或下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成年人應把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維持低於120毫米水銀柱(mmHg)及80毫米水銀柱(mmHg)的水平。‧在空腹血糖的檢驗下,如果是100-125mg/dl之間,屬於糖尿病前期;126mg/dl以上,已經屬於糖尿病,一般成年人的血糖正常值水平應該小於100mg/dl;若以反應過去三個月平均血糖的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 來看,正常值應該是5.6;而5.7 到6.4之間為糖尿病前期;超過6.5為糖尿病。‧成年人理想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為5.2 mmol/L 以下。 總膽固醇值介乎5.2 至6.2mmol/L 已經屬於偏高,6.2 或以上便屬於高危。 如果膽固醇的指數高於理想水平,應同時量度好膽固醇(HDL)和壞膽固醇(LDL)的指數,以便了解面臨風險和醫治方法。‧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成人的理想體重可根據體重指數 (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 來計算,體重指數的計算方法是:體重 (公斤) 除以 身高 (米) 二次方,而根據得出的數字可以從以下圖表了解自己的體重能否達到標準水平。肥胖指數 25或以上超重指數 23 - 24.9標準指數 18.5 - 22.9過輕指數 18.5以下*註:以上指數不適用於18歲以下的兒童或懷孕期的婦女 3. 避免情緒激動及減輕生活壓力,並保持愉快心情。 4. 戒煙、戒酒。 5. 帶氧運動‧世衛建議年滿18歲者每周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散步、慢步、踩單車、健身舞、游泳、耍太極等。 6. 小心注意增加心跳速度的非處方藥物,如感冒、咳嗽藥
1
【7種心臟病反射性疼痛,可能係心臟響起嘅警號】
講起心臟病症狀,大家多數會諗起胸悶、胸部劇痛、出冷汗👀但其實仲有7種其他部位疼痛都同心臟病有關🧐又稱為反射性疼痛或非典型心絞痛‼️有30%心臟病患者會出現非典型嘅心絞痛症狀🔍當中7種心臟病反射性疼痛,包括:🦷牙痛牙床側疼痛但講唔出具體痛處,與連帶出現面頰疼痛🧠頭痛心臟病出現心絞痛時,有時會發生持續性、壓迫性或陣發性嘅頭痛或偏頭痛👤肩頸疼痛頸部側旁會出現跳痛或竄痛,或出現左肩胛骨位置反覆疼痛,同時伴隨精神緊張、心情煩燥、疲倦無力等症狀🗣️咽喉痛咽喉位置疼痛,痛楚沿食道、氣管向下伸延,伴隨胸悶堵塞感覺,但疼痛位置及扁桃腺體無明顯紅腫💪🏻上肢內側痛患者心絞痛發作時,會出現左邊或手臂內側疼痛,由肩、臂部向手肘、手腕、手指伸延。但間中手肘、手腕、手指會單獨疼痛,疼痛多數會伴隨麻木的感覺🤰🏻上腹疼痛上腹或右上腹位置會出現疼痛,疼痛呈現跳痛、灼痛、針刺的感覺🦵🏻下肢疼痛單側或兩腿疼痛,疼痛由大腿部向足部伸延所以當出現以上症狀時 要加倍留意⚠️以免因為同其他疾病症狀相似而輕視😣為咗心臟健康著想 除咗要健康飲食同生活習慣💁🏻‍♀️應該定期為心臟做檢查 了解清楚自己嘅心臟狀況就最放心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