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與中風的關係

房顫與中風的關係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心房顫動是導致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因素,約九成中風個案皆由此而起。有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患者出現中風的機會,比健康人士高出7倍。究竟兩者有甚麼關係呢?

心臟共有四個房間,心房位於上方,負責心跳跳動頻率,心室則負責泵血。一般而言,心臟跳動是有規律地逐下跳動,房顫患者則是沒有規律,時快時慢,跳躍紊亂。情況就如一條河流,當流水順暢時便不會在附近形成沙石,但是當河流喘急,沙石便有機會在附近積聚。而血管好比一條河流,紊亂的跳動會容易令血塊形式黏在血管壁,這些血塊脫離血管壁而漂到腦血管引致阻塞,就會導致缺血性中風。

心房顫動可以是沒有任何症狀,除非突然心跳過快或血壓下降,否則大部份患者患病也不自知。故此,只要有相當年紀,就要定時接受心臟檢查,預防這個隱性殺手。

心房顫動是導致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因素,約九成中風個案皆由此而起。有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患者出現中風的機會,比健康人士高出7倍。究竟兩者有甚麼關係呢?

心臟共有四個房間,心房位於上方,負責心跳跳動頻率,心室則負責泵血。一般而言,心臟跳動是有規律地逐下跳動,房顫患者則是沒有規律,時快時慢,跳躍紊亂。情況就如一條河流,當流水順暢時便不會在附近形成沙石,但是當河流喘急,沙石便有機會在附近積聚。而血管好比一條河流,紊亂的跳動會容易令血塊形式黏在血管壁,這些血塊脫離血管壁而漂到腦血管引致阻塞,就會導致缺血性中風。

心房顫動可以是沒有任何症狀,除非突然心跳過快或血壓下降,否則大部份患者患病也不自知。故此,只要有相當年紀,就要定時接受心臟檢查,預防這個隱性殺手。

分享
0
【認識心房顫動】
認識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之一。在正常情況下,竇房結會發出電波,從心房傳遞至心室,令心臟有規律地收縮跳動。心房顫動患者由於調節上心室(心房)的電波異常,就會導致心跳過快、不規則的情況。心臟因而失去規律地跳動的節奏,會導致部分血液滯留,並在左心耳凝結成血栓,一旦血栓游走至腦部,便會引致中風。事實上,單是心房顫動患者就足以增加中風的風險達5倍,而且因心房顫動所導致的中風比起一般中風的後果更為嚴重。什麼是心房顫動?簡單來說,心房顫動是心律不規則地跳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一種。醫生通常要透過心電圖來診斷病人是否患上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有許多因素而導致心律不規則地跳動,包括跳得過快或過慢。心房顫動有什麼症狀?心房顫動最危險之處就是大多數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的。根據研究顯示,高達百分之90患有心房顫動的都沒有任何症狀,而他們都是透過定期心臟檢查而發現。而部分心跳過快的患者會覺得胸悶,氣促、或者好像會有心悸的感覺。同時患者會有機會感到頭重腳輕、頭暈,甚至暈倒等症狀。心房顫動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如果你已患上心房顫動,中風死亡率有機會增加一倍的風險,而多數患者主要是猝死和心臟衰竭 。
2
【心房顫動的種類】
心房顫動的種類 根據心律不正持續的時間及狀況,心房顫動可分為三大類: -陣發性 狀況會維持數分鐘至數小時,甚至長達一個星期。心房顫動症狀會逐漸消失,亦有可能需要進行治療才可以解決 -持續性 狀況會持續超過七天,患者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或電擊才可以令心跳回復正常 -永久性 是由陣發性及持續性心房顫動經過一段長時間發展而成,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心律和預防血栓的形成心房顫動的成因年齡及姓名是患上心房顫動的主要不可控因素,有七成心房顫動患者都是大於65歲,而且大多計數為男性。此外,曾過中風及患上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肥胖或甲狀腺疾病的患者都會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心房顫動的危害- 血栓形成:心房顫動病發時會失去心房的收縮功能,血液在心房內容易成血栓,血栓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血液不能流向腦部而令患者中風。年齡小於60歲的心房顫動病人,中風的機率為1%左右,而在60至75歲以上的病人,中風的機率為 2%。如果患者同時擁有其他高危因素,中風的機率可增至4%。導致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曾患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 心房顫動會導致心率跳得快 或 心律不正,會令患者感到心悸- 心房收縮功能逐漸失去- 長期心率過快會導致心臟衰竭- 心房顫動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