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引入脈衝場消融術 安全治療房顫

港引入脈衝場消融術 安全治療房顫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本港有百分之一人患心房顫動,常見特徵是心律不正,患者一般出現不規則、極快的心律。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今日(14)指出,以新的「脈衝場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相比其他消融術較容易操作,亦令手術時間減半。有患者表示,完成有關手術可減少中風可能性。

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表示,雖然心房顫動不會引致時死亡,卻是不少慢性病或致死原因,例如患者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等。他又指,年齡增長是此病的主因,而每增長10歲,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便會增加1倍,所以較多長者患上此病。患者可能出現心悸、疲累、氣促等病徵,嚴重時可能說話不清,視力模糊和四肢乏力。

成因方面,林指出,雖然男性患病風險較女性高出50%,而肥胖、吸煙飲酒等是心房顫動的成因,但年齡增長仍是主因。手術模式方面,他指,雖然「消融術」可治病情較重者,但就暗藏風險。他解釋,因為初期病人會使用藥物治療,但有效率只有約3成至6成半,而且復發率可達約77%。他又指,醫生或建議藥物無效的病人盡早做心臟導管消融術,例如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消融術;但不論傳統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均有機會在手術時傷到其他組織,引致血栓及中風等風險。

心臟科專科馮永康醫生則表示,新治療技術「脈衝場消融術」脈衝場消融術會向目標組織,釋放一系列持續數微秒高振幅電脈衝;強脈衝電場會令細胞膜上出現不可修復的電穿孔,細胞內物因而慢慢流出,令細胞凋亡。馮又指,該技術獲歐盟CE認可,代表在安全、設計、生產及監督上均達標。另外,新手術的手術時間比其他消融術短,而且脈衝場消融術相比其他消融術較易操作,令整體手術時間可短約一半。

馮認為,此有助減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多出的時間容許醫生可即時再進行左心耳封堵術。「脈衝場」手術在本地數據顯示,只需約1.5小時。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表示,該院為全港首間私家醫院引入脈衝場消融術,今年2月有關儀器抵港後,已用作治療11名心房顫動病人,暫時所有患者沒出現併發症或其他特殊狀況,現時亞太區除了香港之外,只有澳洲及新加坡有引入此技術。

患者陳女士今年74歲,今年1月尾感到手部有麻痹感覺,經檢查後發現有問題,而且心跳好亂。她表示,自己生活習慣較喜歡玩運動,以前身體好好,但患上這個疾病後就感到辛苦。她指出,做完手術後,現在行路不會感到氣喘。林逸賢透露,私家醫院做新手術約需13萬港元左右,而做完手術後3個月內亦會給予薄血藥等治療身體

原文網址:本港引入新技術治療心房顫動 手術時間減半 | on.cc東網 | 港澳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314/bkn-20230314145833146-0314_00822_001.html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本港有百分之一人患心房顫動,常見特徵是心律不正,患者一般出現不規則、極快的心律。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今日(14)指出,以新的「脈衝場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相比其他消融術較容易操作,亦令手術時間減半。有患者表示,完成有關手術可減少中風可能性。

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表示,雖然心房顫動不會引致時死亡,卻是不少慢性病或致死原因,例如患者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等。他又指,年齡增長是此病的主因,而每增長10歲,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便會增加1倍,所以較多長者患上此病。患者可能出現心悸、疲累、氣促等病徵,嚴重時可能說話不清,視力模糊和四肢乏力。

成因方面,林指出,雖然男性患病風險較女性高出50%,而肥胖、吸煙飲酒等是心房顫動的成因,但年齡增長仍是主因。手術模式方面,他指,雖然「消融術」可治病情較重者,但就暗藏風險。他解釋,因為初期病人會使用藥物治療,但有效率只有約3成至6成半,而且復發率可達約77%。他又指,醫生或建議藥物無效的病人盡早做心臟導管消融術,例如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消融術;但不論傳統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均有機會在手術時傷到其他組織,引致血栓及中風等風險。

心臟科專科馮永康醫生則表示,新治療技術「脈衝場消融術」脈衝場消融術會向目標組織,釋放一系列持續數微秒高振幅電脈衝;強脈衝電場會令細胞膜上出現不可修復的電穿孔,細胞內物因而慢慢流出,令細胞凋亡。馮又指,該技術獲歐盟CE認可,代表在安全、設計、生產及監督上均達標。另外,新手術的手術時間比其他消融術短,而且脈衝場消融術相比其他消融術較易操作,令整體手術時間可短約一半。

馮認為,此有助減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多出的時間容許醫生可即時再進行左心耳封堵術。「脈衝場」手術在本地數據顯示,只需約1.5小時。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表示,該院為全港首間私家醫院引入脈衝場消融術,今年2月有關儀器抵港後,已用作治療11名心房顫動病人,暫時所有患者沒出現併發症或其他特殊狀況,現時亞太區除了香港之外,只有澳洲及新加坡有引入此技術。

患者陳女士今年74歲,今年1月尾感到手部有麻痹感覺,經檢查後發現有問題,而且心跳好亂。她表示,自己生活習慣較喜歡玩運動,以前身體好好,但患上這個疾病後就感到辛苦。她指出,做完手術後,現在行路不會感到氣喘。林逸賢透露,私家醫院做新手術約需13萬港元左右,而做完手術後3個月內亦會給予薄血藥等治療身體

原文網址:本港引入新技術治療心房顫動 手術時間減半 | on.cc東網 | 港澳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314/bkn-20230314145833146-0314_00822_001.html

 

分享
1
中風|年輕缺血性中風 研究指大多有潛在風險因素
突如其來的中風,多發生在患有三高等會增加血管阻塞的病人身上,尤其是年紀愈高風險亦愈高。最近一項歐洲大型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缺血性中風患者都有至少一項未被診斷的相關高危因素,當中以高膽固醇、高血壓及心房顫動最為常見,特別是較年輕的患者及55歲以下有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更大機會是由未經診斷的病患引致中風。研究逾四千個案臨床上,多達八成的中風屬於缺血性,即由血管阻塞所致,餘下兩成則為出血性中風。根據在瑞士洛桑一間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共分析了4,354名中風個案,當中1,125人在中風前未被診斷有任何中風風險因素。高膽固醇最常見結果發現,未被診斷出患有中風風險因素的,其實高達67.7%人患有至少一種風險因素潛伏。在各種因素之中,以高膽固醇最為常見,發生率有61.4%;其次是高血壓,患病率亦有23.7%;亦有10.2%人原來患有可引致心跳異常及血栓形成的心房顫動。研究數據已於歐洲神經科學大會上公布。輕視風險因素威脅領導研究的學者指出,除了上述三項風險因素外,研究還發現另外八項因素,包括其他心臟問題、糖尿病、飲食習慣、肥胖、壓力、吸煙及酒精。對於未診斷出風險因素的原因,研究人員相信是由於很多人輕視中風風險因素的威脅,加上這些因素往往不會引起明顯徵狀,令人難以察覺。特別是一些體形正常的人,更容易忽視健康風險;亦有部分人是因為經濟問題而未有接受身體檢查或求醫。內容轉載:am730
3
嘉諾撒醫院引嶄新脈衝場消融術 減治療心房顫動併發症風險
全港約有7萬人患有心房顫動,是不少慢性疾病的源頭或致死的病因。現時除藥物治療外,病人亦可接受傳統射頻或冷凍球囊消融術,但可能引致嚴重風險。有私家醫院引入嶄新「脈衝場消融術」,可有效降低因手術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以及縮短手術時間。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當肺靜脈細胞變得異常,發出紊亂的電流,心房便不受竇房結控制,並快速及不規則地收縮,猶如在顫動。患者會出現心悸、氣促等徵狀,嚴重時更會導致說話含糊不清及視力模糊的情況。病人初期會使用藥物治療,如無效者則建議接受傳統射頻或冷凍球囊消融術。惟傳統消融術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如心房食道瘻管及肺靜脈狹窄等。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前首度引入全新的脈衝場消融術,該技術可控制脈衝強度,避免傷害其他組織,減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以及縮短手術時間至1.5小時。至今已有11名患者接受該手術,所有病人情況良好。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表示,根據外國過往4至5年的數據研究顯示,脈衝場消融手術與傳統手術的成功率相若,惟併發症的出現則大大減低,相信將來亦可應用在其他心臟疾病上。現年74歲的陳女士,今年1月底左臂出現麻痹情況,遂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醫。及後經朋友介紹後到私家醫院求診,並接受脈衝場消融術。陳女士表示,除了完成手術初期可能受藥物影響而感到頭暈外,目前身體情況正常,走路亦未有太大問題,幸而及早接受手術,否則可能出現中風。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表示,傳統手術約花費10萬至11萬元,而新手術則約13萬元,病人越早接受治療效果越好。他續指,病人接受完手術後,通常只須留院1日,位於大腿的傷口大約2至3日癒合,病人其後可自行走動,惟首兩星期應避免劇烈運動。來源報章: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