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直播】高血壓原來同心臟有密切關係?

【醫+直播】高血壓原來同心臟有密切關係?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醫+直播】高血壓離自己好遠? 生活中飲食、起居,好多習慣都可能埋下風險!鳴謝新城健康+ 及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心臟專科曾醫生講解高血壓同心臟的密切關係。

#新城健康 #高血壓 #高鈉飲食  #重口味 #心臟病 #心血管健康 #心臟科 #曾子欣醫生  #醫加直播

資訊來源:新城健康+
【醫+直播】高血壓離自己好遠? 生活中飲食、起居,好多習慣都可能埋下風險!鳴謝新城健康+ 及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心臟專科曾醫生講解高血壓同心臟的密切關係。

#新城健康 #高血壓 #高鈉飲食  #重口味 #心臟病 #心血管健康 #心臟科 #曾子欣醫生  #醫加直播

資訊來源:新城健康+
分享
0
心臟危機|港男心口不適檢查 揭血管塞「通波仔」救命「以為算年輕冇諗到咁快到我」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惟心臟病病發前,大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病發前仍不知患病。50歲Benson大約10年前患上三高,加上父親因心肌破裂不幸離世,故一直關注心臟健康問題。惟他近數月經常心口不適,今年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常,獲轉介到公院診症,排期卻需要等到明年;再經公司醫生檢查,方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皆出現不同程度阻塞,其中一條更達99%。最終他透過「通波仔手術計劃」,快速完成診斷及「通波仔」手術。作為家庭支柱,Benson坦言當時幾乎命懸一線,幸獲相關計劃幫助救回一命,方令家庭免於不幸。心口不適求醫 揭血管阻塞達99%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年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為心臟病患者提供檢查、治療、康復及社區支援,如今已幫助數千人進行「通波仔」手術。Benson日前接受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邀請,分享自身經歷。他指自己任職銀行業,約10年前患上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多年來一直於公立醫院普通科複診;近兩年他開始出現咳嗽問題,惟多次求醫仍未根治。今年6、7月他出現胸腔不適,結果在恆常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樣,最終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由於屬「非緊急情況」,故需要排到2024年1月才可看症。至9月Benson仍感不適,最終經公司醫生安排於10月檢查,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出現不同程度阻塞。憂慮病情的Benson在他人推薦下聯絡「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同月獲安排診症兼完成「通波仔」手術。醫生術後表示,Benson其中一條血管阻塞高達99%,另外兩條亦分別有中等及輕微阻塞,情況危急,遂於數日內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救一命Benson透露,其父生前亦患有高血壓,一直定時服藥並進行檢查、平日無任何不適症狀;惟某日突然不適送院,始揭心肌破裂,經搶救後最終不治。此後他亦加倍留意心臟健康問題,平日三高問題亦控制良好、體檢數字素來不差,加上認為自己尚算年輕,直言:「冇諗到咁快到我。」他續指,自己已婚多年,女兒如今僅約7、8歲,確診後擔心自己出事,家人不知何去何從。而公立醫院除了等候時間極長外,手術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無疑亦是一大負擔;幸而透過「通波仔手術計劃」,可以用最快速度、最實惠價格完成手術,坦言計劃 「救我哋全家」。心臟死亡達10年高位 患者漸趨年輕化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屬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而本港過去數年,心臟病死亡率亦一直上升,至今已達10年來高位。而全港約44.9%屬心臟病高危者、15至84歲人口中,分別有51.9%人患高膽固醇、29.5%人患高血壓。此外,心臟病亦有年輕化趨勢,本港15歲以上人口(約672.8 萬人)中,約1.6%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心臟病患病率亦隨年齡增長而遞增,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曾醫生強調,患上冠心病可誘發以下5大併發症,及時「通波仔」可有助減低急性病發作及死亡風險:專科醫生:心電圖難測心臟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以往年輕人病情一般較輕,但近年他們的血管病變問題已不如從前簡單。2020年初至今年9月經「通波仔手術計劃」進行「通波仔」手術的1,000宗個案中,71%患者年齡介乎61至80歲,而男女比例約2.5(男): 1(女),當中年齡最小僅31歲;而個案中大部分病人心臟多條血管出現阻塞,其中約21.5%患者甚至需安裝4個或以上支架,最壞情況有病人需安裝8個支架。林醫生坦言,心臟病大多數到發病前都未必有任何徵兆,部分需進行「通波仔」手術患者被轉介至「通波仔手術計劃」時,亦不知自己出現心臟問題。他強調,不少人身體檢查時亦會進行心電圖測試,惟一般穩定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並無異常,需進行電腦掃描(CT)才可查出異樣;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逾40歲人士心臟已經「與出廠時不同」,需定期進行電腦掃描,假如出現血壓高、血脂高的初期因素,應及時求醫控制。生銅飲食恐增患病風險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表示,不少年輕人喜愛食零食,長期攝取高鹽分及油炸食物、捱夜等,導致出現肥胖問題,恐成心臟病年輕化成因之一。除此之外,近年不少年輕人以「生酮飲食」減肥,惟過度進食高脂肪及蛋白質食物,亦可能會導致血管阻塞,誘發心臟病問題,建議有上述習慣人士亦應要定期進行電腦掃描(CT),以確實心血管健康。公私院醫療失衡 提供及時治療「通波仔手術計劃」由2000年起成立,截至今年9月,已幫助數千人有需要患者。香港亞州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計劃目的為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以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導致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參與計劃人士只需持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通波仔手術計劃」提供快速問診諮詢、專車接送入院、手術、術後免費門診及轉介至醫管局複診一條龍跟進服務,並提供相對實惠的心臟檢查及「通波仔」價格:優惠價「通波仔」$88,000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優惠價心臟檢查以$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經醫生評估是否需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盼公私營醫院進一步協作 加強長者健康認知心臟病患者大多數為長者,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及林逸賢醫生表示,不少長者及社會甚層人士健康意識較薄弱,平日為生計亦難以抽出時間求醫檢查,因此不少人都會忍受身體不適,直到情況惡化到難以忍受才求醫。不少長者或對主動取得相關資訊感困難,而且公院病人太多,即使複診亦難以頻密監察;加上排期困難,或令長者卻步,導致部分人病情未經發現便已迅速惡化。「通波仔手術計劃」自成立至今,每年都會聯合多個社會福利機構,為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目前已有1,061長者接受免費心臟檢查等篩查服務。其中565人被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3人被驗出心房顫動問題、222人被驗出高尿蛋白或有腎臟問題;另有132人於未知情況下患上較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獲開出轉介信,交由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李姑娘坦言,政府今年於施政報告中力推大灣區醫療,盼可將其融入香港醫療架構,惟計劃內容未必有效鼓勵長者及早發現、治療疾病,盼公私營醫院應更進一步協作,加強長者健康及認知,輕減醫療系統壓力。資料來源:晴報
1
長者氣喘非等閒事 心瓣「活門」退化可致心衰竭
心瓣好比一道活門,當血液流動時,活門會一開一合,讓血液向同一方向前進。可是,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這扇門每日要開合10萬次,總有退化的一日。」他續指,當活門一壞,便會令血液倒流,心臟為了彌補這個問題,便需更大力泵血,長遠會造成心臟漲大,甚至心臟衰竭,無法逆轉。篩查:每8個長者 有1個心瓣有嚴重問題心瓣出現問題,平常可能只會出現氣喘,表面十分健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前開展「暖心行動」,包括在社區免費為長者進行心臟病篩查,發現接近12.5%長者有心瓣問題,患者介乎70至90多歲,即每8個長者就有1個心瓣有嚴重毛病。林醫生提醒,心瓣問題還可引致心律不正、心跳紊亂、心慌慌等,而心律不正更可能會隨時引起中風,「若心臟開始衰竭,則會容易疲累,手腳凍、腳腫等。」 若為早期衰竭,大部分患者治療後,心臟功能可回復從前。然而,不少長者一聽到心臟手術,就想到開胸手術,避之則吉。林醫生指出,的確,傳統要修復心瓣為開胸手術,首先要鋸開胸骨,讓外科醫生看到整顆心臟;繼而用藥暫停心臟功能,並接駁人工心肺機。手術創傷相當大,若順利康復,患者仍需約兩星期才可出院。約八成患者微創手術後一日出院近十年,本港引進了微創心瓣修補手術。林醫生指出,大部分患者的心瓣「拍唔埋」、「拍過龍」或中間有空隙,較新的微創手術由大腿引入導管至心臟,以類似「釘書機」的夾子夾著鬆脫的心瓣,使其緊閉,有助恢復心臟的正常血液流動,「手術傷口細小,約八成患者術後只需一日便可出院。」除了長者,年輕人亦有機會受心瓣問題困擾。一位年僅20多歲的先天性心臟病女患者外表與正常人無異,但因心瓣問題令血液倒流,經常出現血壓低和頭暈問題,更常常擔心「暈咗醒唔返」。正值花樣年華的她難以接受傳統開胸手術,擔心留下長長的疤痕,最終決定進行微創修補手術,盡早解決問題。林醫生最後提醒,心瓣問題有多種不同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內容轉載:晴報
2
【通波仔手術後忌偷懶,專科護士指長者患者常犯1錯誤】
重點介紹心臟手術後的傷口護理、服藥指導和飲食建議,以幫助病患適應康復過程,促進身體健康。心臟手術後傷口護理:醫生進行手術,護士都會提醒病患於術後的注意事項,其中大家最上心的應算上傷口護理。Kolie以通波仔手術為例,通常傷口會處於手腕或大腿,這些位置都是日常動作經常使用到,因此護士經常提醒病患,術後要避免用手提重物,以免對傷口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如果大腿有傷口,患者要避免做蹲下動作;另外打噴嚏、咳嗽的時候要按住傷口,以防爆開。」護士指出,病患一般都記得要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燥,但日常動作很容易疏忽或忘記要顧忌傷口,導致傷口出現紅腫、膿液滲出或發炎跡象。當病患經常忘記避免拉扯傷口,傷口附近的血液從血管滲出,進入周圍的組織甚至滲透至另一皮層,並造成血腫。心臟手術後服藥指引:病患按醫生或藥劑師的指示正確使用處方藥物,是最基本的事情,但Kolie指出這是很多病患經常犯錯的地方。 「一些年紀大的患者,他可能本身除了心臟問題,身體還同時有幾種慢性病,這個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準時服藥。正正因為他們本身已經有長期服藥,反而會有一種想法誤為『我吃太多藥物了,很容易有副作用吧』,但其實你不服用醫生開給你的藥物,反而會有更多問題出現。」Kolie指出,年紀大的患者可能會忘記服藥,但其他患者可能會因為「不想吃」、「怕吃藥」等原因自行停藥,甚至自行調整劑藥,這也是醫護人員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患者不清楚藥物的作用,原來一直服用的藥物可以幫助控制血壓,但當你自行停藥,血壓就會飆升;而調較藥物劑量的行為同理。」心臟疾病的藥物常見如抗凝血劑、抗生素和止痛藥,都有一定遵從劑量和時間表,如果意停藥或調整劑量,首要影響的絕對是病患本身。 「更嚴重的情況是,一些患者不跟從醫生的指引,自行購買成藥服用。我們不知道這些藥物的成分,也不知道與患者本身服用的藥物會否產生不良互動。」而這個行為會令到病情產生更多變數,甚至出現異常反應,導致準時服藥這一項本來簡單的注意事項,也變得複雜起來。心臟手術後飲食調理:通常在手術後的初期,患者都能夠好好遵從醫生或營養師的飲食指導,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恆。Kolie強調,手術後的飲食會影響病患的康復進度,特別是本身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他們大部份都屬三高人士,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對他們百利而無一害。 「以心血管病患為例,我們一般建議他們吃得清淡一點,盡量避免食太多油膩食物。」護士經常提醒病患注意飲食,而這一點,病患身邊的家人或照顧者就可以依照下面三大重點,好好幫助病患。 高血壓:少食鹽 高血糖:少食糖 高膽固醇:少食油心臟手術後的護理是一個慢慢步向健康的過程,包括傷口護理、服藥指引和飲食調理。很多時候,病患本身並沒有這麼大決心,或記得清楚所有注意事項,而病患身邊的家人和照顧者的支持和輔助在這個時候顯得十分有用。畢竟,Kolie很多時候也要提醒病患身邊的照顧者,才能讓病患持久地遵照正確的方向慢慢康復。文章版權為新城廣播有限公司所擁有
3
【心有所術:各類守護心臟健康檢查】
各類守護心臟健康檢查隨着人口老化,香港的心臟病患數目不斷上升,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來保護心臟健康,及早檢查和治療對於預防心血管病帶來的併發症亦相當重要,心臟檢查有很多種,基本檢查有心電圖,而較深入的有心臟超聲波、心臟血管電腦掃描等。心電圖一般分為靜態心電圖,運動踏板心電圖及攜帶式心電圖。當中靜態心電圖記錄心臟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微量電流訊號,從而幫助了解各種心臟病症狀。然而,冠心病或其他隱性心臟病患者在靜止時未必會有病徵症狀,通過運動踏板心電圖檢查,則可把這些足以致命的病徵症狀顯現出來。攜帶式心電圖則會整天不間斷監測你的心電圖,從而找出引發如頭暈、昏厥及胸痛等不明顯或間歇性出現的心律不正常問題。同樣是非入侵性檢查,心臟超聲波檢查利用高頻率聲波作多方位及多角度心臟掃描,獲得即時影像,用以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是否正常,例如心瓣膜是否正常運作、心臟收縮、跳動及泵血等情況。檢查簡單、非創傷性,也沒有輻射且準確度高,是常見的心臟檢查。 至於心臟血管電腦掃描是一個常用檢查是否患有冠心病的方法,它能完整地對冠狀動脈血管壁、內徑進行評估。有助準確地評估冠狀動脈收窄的程度、粥樣斑塊的結構及其鈣化幅度,醫生會參考這個檢查結果去評估病人是否需要進行「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心臟病的高風險人士,建議約40歲起定期接受運動心電圖及心臟電腦素描等較深入的檢查。畢竟每個人的心臟健康風險不一,建議應向醫生查詢最適合自己的檢查方法。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