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助千人通波仔 部分事前不知患病 逾兩成患者需裝至少4個支架 情況堪憂 冀政府改善本地公私營醫療協作】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助千人通波仔 部分事前不知患病 逾兩成患者需裝至少4個支架 情況堪憂 冀政府改善本地公私營醫療協作】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心臟病為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而根據衛生署數字推算,香港至少接近一半人口為有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惟本港公私營醫療體制失衡,私營醫療費用極為昂貴,不少人寧願「拖症」,等待輪候時間甚長的公營醫療,以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提供價格合理的心臟檢查及手術,並免費為長者做篩查,3年來已幫助千名患者「通波仔」,冀能為公營醫療分流之餘,亦推動公私營醫療縮窄差距。

患者過份集中於公院 私院昂貴難分流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冠心病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有關患者需要及時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的「通波仔」,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拆除體內計時炸彈。

不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曾子欣醫生表示,現時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但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令不少非極為緊急的病人都難有適切治療。

通波仔手術計劃用貼近公院價錢 嘗試拉近公私營差距
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的「通波仔手術計劃」,今年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近一半人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約4成人不了解冠心病,同時約8成半人表示,到一般私院做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並有近半人稱會因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目的是提供優惠價進行心臟手術和檢查,以貼近公營醫院價錢,拉近公私營醫療差距,彌補公立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會走入社區,舉辦恆常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助港人及早診治心臟病。

未及公院診症心血管已塞99%  中年爸爸幸獲幫助
任職銀行業、年約50歲的劉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他今年中做身體檢查時,心電圖有異樣,而且感到心口不適,故在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須待至2024年1月才可看症。惟9月底時不適加劇,透過公司醫生於10月再檢查,發現情況嚴重,後來經朋友推薦下得知通波仔手術計劃,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

劉先生指,醫生為他做詳細心臟檢查才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已嚴重阻塞達99%。雖然劉先生爸爸因心臟病離世,但他坦言從沒想過於此年紀就患有心臟病,形容自己只是在命懸一線之時「執返條命」。育有一子的他非常感激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讓他能在巨大經濟壓力下及時用優惠價做手術:「救了我,也救了我家人!」

講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 / 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


本港心臟病患增 卻難獲適切治療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 至少10萬人為患者

-高血壓、高膽固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

-本港2020至2022年人口健康調查,15至84歲人士(佔本港2023年中約649萬人):

 *51.9% 高膽固醇

 *29.5% 高血壓

  ^65至84歲人士中,每10人就有6人患有高血壓

-以本港現時接近750萬人口推算,即約44.9%香港人屬心臟病高危者

-另外,根據上述同一調查,15歲以上港人(約672.8 萬)之中,1.6%(即約10萬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

-心臟病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中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本港心臟病死亡率逐步上升 部分患者不理解自己情況

-心臟病為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

-死亡率自2020 年起一直上升,現已升至近10 年高位

-不過,2023年訪問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

 *45.3%訪者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

 *38.5%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併發症不可忽視

-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


「通波仔」須及時進行

-「通波仔」正式名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用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

-及早「通波仔」有助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

-但確診心臟病後,即使有需要做手術,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亦可以非常長


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 公私營醫療分配失衡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

-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

 *如非極為緊急個案,難有適切治療

-如可在私營醫療系統以合理價格跟進病情,市民多一個選擇

-惟現時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

 *因應病情的複雜程度、支架的數量及物料、所選醫院及醫生,心臟手術費會有所不同


本港公私營醫療分配不均待解決 通波仔優惠成出路

- 優惠價診斷及治療

 *優惠價心臟檢查、「通波仔」

 *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

-紓緩公私營醫療失衡

 *分流有需要患者到私營醫療

 *減少因輪候時間太長錯過治療黃金期的患者

-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

 *主動走入社區,不少隱藏、即病情較輕微但未就醫的患者

 *呼籲更多組織響應及配合恆常化社區免費心臟篩查


心臟病病人優惠價診斷及治療、一條龍跟進

-截至2023年9月已處理共1000宗個案

-目的:

 *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而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

 *嘗試收窄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差距,改善失衡問題

-優惠價通波仔

 *優惠價(接近公營醫院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優惠價心臟檢查

 *收費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

 *及早發現心臟問題,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一條龍跟進:

 *快速問診諮詢

資料來源:iMeddy
心臟病為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而根據衛生署數字推算,香港至少接近一半人口為有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惟本港公私營醫療體制失衡,私營醫療費用極為昂貴,不少人寧願「拖症」,等待輪候時間甚長的公營醫療,以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提供價格合理的心臟檢查及手術,並免費為長者做篩查,3年來已幫助千名患者「通波仔」,冀能為公營醫療分流之餘,亦推動公私營醫療縮窄差距。

患者過份集中於公院 私院昂貴難分流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冠心病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有關患者需要及時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的「通波仔」,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拆除體內計時炸彈。

不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曾子欣醫生表示,現時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但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令不少非極為緊急的病人都難有適切治療。

通波仔手術計劃用貼近公院價錢 嘗試拉近公私營差距
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的「通波仔手術計劃」,今年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近一半人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約4成人不了解冠心病,同時約8成半人表示,到一般私院做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並有近半人稱會因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目的是提供優惠價進行心臟手術和檢查,以貼近公營醫院價錢,拉近公私營醫療差距,彌補公立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會走入社區,舉辦恆常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助港人及早診治心臟病。

未及公院診症心血管已塞99%  中年爸爸幸獲幫助
任職銀行業、年約50歲的劉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他今年中做身體檢查時,心電圖有異樣,而且感到心口不適,故在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須待至2024年1月才可看症。惟9月底時不適加劇,透過公司醫生於10月再檢查,發現情況嚴重,後來經朋友推薦下得知通波仔手術計劃,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

劉先生指,醫生為他做詳細心臟檢查才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已嚴重阻塞達99%。雖然劉先生爸爸因心臟病離世,但他坦言從沒想過於此年紀就患有心臟病,形容自己只是在命懸一線之時「執返條命」。育有一子的他非常感激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讓他能在巨大經濟壓力下及時用優惠價做手術:「救了我,也救了我家人!」

講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 / 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


本港心臟病患增 卻難獲適切治療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 至少10萬人為患者

-高血壓、高膽固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

-本港2020至2022年人口健康調查,15至84歲人士(佔本港2023年中約649萬人):

 *51.9% 高膽固醇

 *29.5% 高血壓

  ^65至84歲人士中,每10人就有6人患有高血壓

-以本港現時接近750萬人口推算,即約44.9%香港人屬心臟病高危者

-另外,根據上述同一調查,15歲以上港人(約672.8 萬)之中,1.6%(即約10萬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

-心臟病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中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本港心臟病死亡率逐步上升 部分患者不理解自己情況

-心臟病為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

-死亡率自2020 年起一直上升,現已升至近10 年高位

-不過,2023年訪問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

 *45.3%訪者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

 *38.5%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併發症不可忽視

-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


「通波仔」須及時進行

-「通波仔」正式名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用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

-及早「通波仔」有助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

-但確診心臟病後,即使有需要做手術,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亦可以非常長


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 公私營醫療分配失衡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

-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

 *如非極為緊急個案,難有適切治療

-如可在私營醫療系統以合理價格跟進病情,市民多一個選擇

-惟現時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

 *因應病情的複雜程度、支架的數量及物料、所選醫院及醫生,心臟手術費會有所不同


本港公私營醫療分配不均待解決 通波仔優惠成出路

- 優惠價診斷及治療

 *優惠價心臟檢查、「通波仔」

 *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

-紓緩公私營醫療失衡

 *分流有需要患者到私營醫療

 *減少因輪候時間太長錯過治療黃金期的患者

-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

 *主動走入社區,不少隱藏、即病情較輕微但未就醫的患者

 *呼籲更多組織響應及配合恆常化社區免費心臟篩查


心臟病病人優惠價診斷及治療、一條龍跟進

-截至2023年9月已處理共1000宗個案

-目的:

 *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而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

 *嘗試收窄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差距,改善失衡問題

-優惠價通波仔

 *優惠價(接近公營醫院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優惠價心臟檢查

 *收費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

 *及早發現心臟問題,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一條龍跟進:

 *快速問診諮詢

資料來源:iMeddy
分享
【公私營醫療協作未見進展 「通波仔手術計劃」助千人通波仔冀拉近差距】
心臟病為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而根據衛生署數字推算,香港至少接近一半人口為有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惟本港公私營醫療體制失衡,私營醫療費用極為昂貴,不少人寧願「拖症」,等待輪候時間甚長的公營醫療,以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有機構推行「暖心行動」,提供價格合理的心臟檢查及手術,並免費為長者做篩查,3年來已幫助千名患者「通波仔」,冀能為公營醫療分流之餘,亦推動公私營醫療縮窄差距。患者過份集中於公院 私院昂貴難分流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冠心病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有關患者需要及時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的「通波仔」,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拆除體內計時炸彈。不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曾子欣醫生表示,現時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但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令不少非極為緊急的病人都難有適切治療。暖心行動用貼近公院價錢 嘗試拉近公私營差距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辦的「暖心行動」,今年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近一半人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約4成人不了解冠心病,同時約8成半人表示,到一般私院做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並有近半人稱會因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暖心行動目的是提供「暖心價」心臟手術和檢查,以貼近公營醫院價錢,拉近公私營醫療差距,彌補公立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會走入社區,舉辦恆常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助港人及早診治心臟病。未及公院診症心血管已塞99% 中年爸爸幸獲暖心行動幫助任職銀行業、年約50歲的劉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他今年中做身體檢查時,心電圖有異樣,而且感到心口不適,故在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須待至2024年1月才可看症。惟9月底時不適加劇,透過公司醫生於10月再檢查,發現情況嚴重,後來經朋友推薦下得知暖心行動,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劉先生指,醫生為他做詳細心臟檢查才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已嚴重阻塞達99%。雖然劉先生爸爸因心臟病離世,但他坦言從沒想過於此年紀就患有心臟病,形容自己只是在命懸一線之時「執返條線」。育有一子的他非常感激暖心行動,讓他能在巨大經濟壓力下及時用暖心價做手術:「救了我,也救了我家人!」部分患者不自知患心臟病 社區篩查助找出心臟病患根據暖心行動1000名受惠者的統計數據,不少患者病情嚴重,超過一半人須安裝3個支架或以上;另外有3成患者是60歲或以下,年齡最小個案更只有31歲。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數據反映心臟病有漸變複雜及年輕化的趨勢,而不少聯繫暖心行動的患者,其實不知自己心臟有事,而且很多人在病發前都沒有症狀,容易錯過治療最佳時機,因此公私營醫療之間需要橋樑,令更多人可及早發現並診療心臟問題。有見及此,暖心行動又與香港明愛等社區組織合作,恆常為65歲或以上長者做免費健康及心臟篩查。由2020年初至今,已有1061名長者接受篩查,發現當中超過一半人有瓣膜性心臟病、少數人有心房顫動,並有逾1成人須跟進,獲直接開轉介信。基層長者求醫難 公私營協作方為上策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表示,很多長者的健康意識薄弱,加上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看症亦隨時需花上一天,在「手停口停」下,即使身體感不妥亦寧願自行購藥服用,以致發現疾病時,往往病情已惡化。此外,醫療服務趨向電子化、因知識水平不高或行動不便而需要親友陪診等,都是不少長者在求診時需面對的難題。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着力推行大灣區基層醫療。李樹嫻姑娘認為,此舉雖然對居於國內的年長港人有幫助,但暫未見完善配套,而且跨區醫療本來有不少限制,如溝通、交通等,對於本港基層長者未必有幫助,亦無助鼓勵他們及早發現及治療病患。她指出,政府長遠應進一步發展公私營醫療協作,善用私營醫療資源,一些如暖心行動的計劃亦應繼續,有助於社區內找出更多隱疾個案盡早治理,同時加強市民的健康意識。資料來源:So Healthy
1
【通波仔手術後忌偷懶,專科護士指長者患者常犯1錯誤】
重點介紹心臟手術後的傷口護理、服藥指導和飲食建議,以幫助病患適應康復過程,促進身體健康。心臟手術後傷口護理:醫生進行手術,護士都會提醒病患於術後的注意事項,其中大家最上心的應算上傷口護理。Kolie以通波仔手術為例,通常傷口會處於手腕或大腿,這些位置都是日常動作經常使用到,因此護士經常提醒病患,術後要避免用手提重物,以免對傷口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如果大腿有傷口,患者要避免做蹲下動作;另外打噴嚏、咳嗽的時候要按住傷口,以防爆開。」護士指出,病患一般都記得要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燥,但日常動作很容易疏忽或忘記要顧忌傷口,導致傷口出現紅腫、膿液滲出或發炎跡象。當病患經常忘記避免拉扯傷口,傷口附近的血液從血管滲出,進入周圍的組織甚至滲透至另一皮層,並造成血腫。心臟手術後服藥指引:病患按醫生或藥劑師的指示正確使用處方藥物,是最基本的事情,但Kolie指出這是很多病患經常犯錯的地方。 「一些年紀大的患者,他可能本身除了心臟問題,身體還同時有幾種慢性病,這個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準時服藥。正正因為他們本身已經有長期服藥,反而會有一種想法誤為『我吃太多藥物了,很容易有副作用吧』,但其實你不服用醫生開給你的藥物,反而會有更多問題出現。」Kolie指出,年紀大的患者可能會忘記服藥,但其他患者可能會因為「不想吃」、「怕吃藥」等原因自行停藥,甚至自行調整劑藥,這也是醫護人員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患者不清楚藥物的作用,原來一直服用的藥物可以幫助控制血壓,但當你自行停藥,血壓就會飆升;而調較藥物劑量的行為同理。」心臟疾病的藥物常見如抗凝血劑、抗生素和止痛藥,都有一定遵從劑量和時間表,如果意停藥或調整劑量,首要影響的絕對是病患本身。 「更嚴重的情況是,一些患者不跟從醫生的指引,自行購買成藥服用。我們不知道這些藥物的成分,也不知道與患者本身服用的藥物會否產生不良互動。」而這個行為會令到病情產生更多變數,甚至出現異常反應,導致準時服藥這一項本來簡單的注意事項,也變得複雜起來。心臟手術後飲食調理:通常在手術後的初期,患者都能夠好好遵從醫生或營養師的飲食指導,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恆。Kolie強調,手術後的飲食會影響病患的康復進度,特別是本身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他們大部份都屬三高人士,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對他們百利而無一害。 「以心血管病患為例,我們一般建議他們吃得清淡一點,盡量避免食太多油膩食物。」護士經常提醒病患注意飲食,而這一點,病患身邊的家人或照顧者就可以依照下面三大重點,好好幫助病患。 高血壓:少食鹽 高血糖:少食糖 高膽固醇:少食油心臟手術後的護理是一個慢慢步向健康的過程,包括傷口護理、服藥指引和飲食調理。很多時候,病患本身並沒有這麼大決心,或記得清楚所有注意事項,而病患身邊的家人和照顧者的支持和輔助在這個時候顯得十分有用。畢竟,Kolie很多時候也要提醒病患身邊的照顧者,才能讓病患持久地遵照正確的方向慢慢康復。文章版權為新城廣播有限公司所擁有
2
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
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左起)連瑋翹、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林逸賢及曾子欣。本港心臟病患者逐年遞增,公營醫療系統中,無論新症輪候時間、檢查輪候時間還是等待手術治療的時間都愈來愈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暖心行動」將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恆常化,希望幫助基層市民及早發現心臟問題,避免急性發作始治療。自疫情起,本港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數字有所上升,2021年達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部分原因是集中資源抗疫,影響部分公院的非緊急服務,病人覆診也可能延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表示,「雖然半緊急新症可於4至7周內見到醫生,但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長達142星期,情況並不理想。主流醫學講求『治未病』,當出現風險因素就應該要處理。輪候時間長或令病情惡化,甚至變急症入院,即本來可用藥控病變成要手術治療,對醫院和病人都不是好事。」篩查活動恆常化暖心行動在疫情初期展開,希望幫助分流公院患者,可及早接受心臟電腦掃描及「通波仔」治療,紓緩公院壓力及收窄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來年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將恆常化,計劃舉行6次篩查活動,預計約700名長者受惠,長者及家有長者人士不妨留意。檢查項目包括心臟超聲波、心房顫動、空腹血糖、空腹膽固醇、血壓及蛋白尿等。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形容,參加活動等於免費看了一次醫生,並可及早了解心臟問題;呼籲更多社區組織響應,合作舉行篩查活動,讓基層受惠。轉介97名較嚴重患者林逸賢總結過往社區免費心臟篩查結果,727名接受篩查的人士,平均年齡為70.5歲,幾乎沒有人可避免「三高」,24%人有高血壓、35%人有高膽固醇,高血糖的亦有41%,增加冠心病風險,「檢查亦找出17人患有心房顫動,他們比一般人較易中風,可使用薄血藥作預防;193人驗出高尿蛋白,要留意腎臟健康。此外,多達300人有心臟瓣膜問題,大部分屬輕微血液反流,惟長遠可引致心臟衰竭,可考慮微創手術處理避免惡化。」篩查活動最後為97名有較嚴重心臟問題而不自知的患者發出轉介信,到政府或其他私營醫療專科跟進。其中一位是72歲的譚女士,間中感胸口不適,於是參加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合作的心臟篩查活動,結果發現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便攜式心臟超聲波儀器可助快速完成心臟疾病篩查。加強基層健康教育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希望政府審視公營醫療系統問題對症下藥,「現時醫療資源已經不足,而香港有人口老化趨勢,將來醫療需求增加,需要增撥更多資源,減低輪候時間,病向淺中醫也有助減低日後醫療需求。另應加強推行公私營協作,例如擴闊涵蓋範圍至通波仔等心臟手術;加強基層醫療與健康教育,讓大眾包括長者認識更多疾病預防知識,養成恆常檢查的習慣。」內容轉載:AM730
【通波仔 | 心臟病患者公立醫院輪候長達96星期!推貼地價私院通波仔手術 + 免費長者心臟篩查】
在香港,心臟病是三號殺手,當中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此病可以從多方面因素引致,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高危因素,有時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病發後猝死,死亡率已達10年來的高位!可是這樣並不代表不能預防,又或者病發就會立刻死亡,做好篩查或治療同樣有得救!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已幫助逾千人安排通波仔,更讓患者以公立醫院價錢在私營醫院做手術,同時亦為高危人士做篩查,減低患病風險!高血壓、高膽固醇均有患病風險!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人士?心臟病堪稱本港三號殺手,在2021年的數據顯示,每天平均約有10.7人因冠心病而死亡!而高血壓、高膽固醇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究竟全港有多少人屬於高危一族?根據2020至2022的健康調查,在15至84歲人士中,有51.9%的人患高膽固醇,29.5%的人有高血壓問題,當中65歲至84歲人士中,每10個就有6個受此困擾,綜合各種數據,香港有近半人屬於心臟病高危人士!醫生會因應患者的情況而安排治療,能及早發現的患者或可以控制飲食防止病情惡化,但一旦情況危急,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就是一個常見的治療方案。及時進行手術,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可以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不過,往往有需要的患者有很多,在公立醫院輪候做手術的時間非常長,在云云病情穩定的患者中,他們有機會要等86至96星期之久!治療的等待時間以年計,當中難以確保患者的情況會否轉差,對他們而言十分危險及充滿不確定性。計劃助加快治療+篩查!公院價可到私院「通波仔」?私營醫院的手術及醫療費用比公立醫院昂貴得多,並非人人負擔得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有近半(47.5%)的受訪者指會因為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等待公立醫院的安排,即使病情有機會惡化亦無計可施。不過現時有很多機構可以透過不同計劃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自2020年開始,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讓患者以$88,000這個接近公營醫院的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而且門檻十分低,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連醫院轉介信都不用就可以進行手術,至今已有共千個患者受惠!通波仔手術計劃還有一條龍跟進服務,手術前後的諮詢及會診都安排妥當,甚至可以專車接送患者入院做手術!曾有一名年約50歲,任職銀行業的男患者劉先生本身已患高血壓、高膽固醇約10年,一直於公立醫院覆診。直到今年年中做身體檢查,發現心電圖有異樣,當時亦周不時感到心口不適,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被安排至2024年初才可看症,至少要等大半年!不過9月底患者仍然感到不舒服,再檢查發現3條主要心血管中,一條已塞70%至90%,另外兩條亦分別中等及輕微阻塞,如果仍等待公立醫院排期並不理想!經他人推薦下得知「通波仔手術計劃」,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身體的不適才能大大改善。心臟病是一個死亡風險極高的疾病,及早發現及防免於未然是十分重要!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亦有以平價安排心臟電腦掃描服務,有需要人士以$4,800就可進行檢查及會見醫生,及時發現有心臟問題的話,就可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另外,中心亦聯同SoCO社區組織協會、旺角街坊會、循道愛華耆樂中心、香港明愛、中華便以利會恩慈長者鄰舍中心、白田浸信會及香港家庭福利會聯絡基層市民,為65歲或以上長者進行免費社區心臟篩查,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至今已有1,061位長者受助!有需要的老友記們都可以查詢一下有關機構,讓自己求個安心。詳情【優惠價「通波仔」】1. 價錢:$88,000 優惠價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2. 條件;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一條龍服務】步驟:1. 快速問診諮詢2. 專車接送入院3. 進行手術4. 術後免費門診5. 轉介至醫管局覆診【優惠價心臟檢查】1. 價錢:$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及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資料來源: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