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心臟科輪候再延長 醫療機構推社區篩查計劃助基層防患未然

疫情下心臟科輪候再延長 醫療機構推社區篩查計劃助基層防患未然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公立醫院自2020年起,因應疫情暫停非緊急手術服務,心臟專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長達一年以上,有心臟問題的病人或許無法及時就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有醫療機構有意在公私營醫療之間扮演中間角色,兩年前已推出暖心價的「通波仔」手術予有需要的病人,並推出社區篩查計劃,有見疫情持續,該機構計劃在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計約700人受惠。

醫療劵無法完全減輕基層長者負擔

今年72歲的譚女士,在公屋居住,曾有過家族病史,母親因心臟病去世。自身亦經常有心臟不適、容易氣喘和疲勞等問題,但因以往經歷過在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又無法負擔得起私營機構的醫療費用,遲遲沒有到醫院進行檢查。

問到為何沒有使用政府醫療劵減輕部分醫療負擔,譚女士坦言日常需要用到醫療劵的情況有很多,如看牙科、中醫等,當中需要支付的費用並不少,根本沒能剩下多少額度能支付心臟檢查的開支。正好在今年遇上一個名為「暖心行動」的計劃在她家附近開設社區中心,便參與了社區篩查計劃。經專科診斷後發現她患有尖瓣逆流、高膽固醇等疾病,現時經中心轉介到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排期,但輪候時間仍需等到2024年。

「暖心行動」為減輕病人及公營機構壓力

在本港致命疾病中,心臟病排行第三位。根據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統計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的死亡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2月聯同嘉諾撒醫院發起「暖心行動」,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更快捷,暖心價的「通波仔」手術,希望能縮短疫情下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計劃目前共逾2,000位患者受患。同年11月服務正式恆常化,展開第二階段,推出免費社區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隱形患者,提供康復支援。

社區篩查計劃明年增至6次 找出心臟病隱形患者

有見疫情持續,今年5月更拓展檢查覆蓋範圍,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務求讓各階層市民均可受惠,盡早獲得醫治。預計第三階段於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料到時約700人受惠。

公院輪候時間過長 小病拖成大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輪侯時間過長,心臟病患者容易小病拖成大病,「原本只要食藥就解決到嘅問題,變到要做手術先解決到。」

他希望有關計劃能給予市民多個選擇,同時減輕公營醫療和病人的負擔他。他以行車隧道作比喻,「公立醫院似紅遂,價錢便宜,但因服務人士眾多,輪候時間需時;私院則如西遂,價錢較貴,但輪候時間較快,而我哋嘅『暖心行動』則如東遂。」他認為「暖心行動」介乎於兩者之間,比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快,價錢卻比私立醫院便宜。

社協呼籲加強公私營合作走入社區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總幹事連瑋翹認為,「暖心行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走入社區,直接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轉介服務,有助於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若果要根治香港的醫療問題,應要從兩大問題著手。

他指出,第一是人口老化問題。香港長者人數每年增加五、六萬人,一名長者有機會身兼多種疾病,「一個長者同時睇緊七科、八科專科都並唔罕見,而當一個病人唔喺睇緊一個醫生,而係睇緊六、七個醫生嘅時候,醫療需求其實喺非常之大。」

第二,是長者對預防疾病和健康意識貧乏。連瑋翹表示,在推行長者預防疾病時遇上很多問題,「因為基層長者大多嘅健康素養較低,進行檢查嘅動機亦相對低。另外,因社區預防風氣唔盛行,長者有時未必有病,但係想預早檢查,都搵唔到有相應服務。」他認為,加強公私營協作是較可行的方式推行基層長者醫療預防等措施,能有助於整個醫療制度的持續性。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呼籲社區各界與他們一同關注心臟病患,承諾未來服務將會繼續拓展,希望將來可以提供到更多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手術以「暖心價」給有需要的病患。

內容轉載:香港01

公立醫院自2020年起,因應疫情暫停非緊急手術服務,心臟專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長達一年以上,有心臟問題的病人或許無法及時就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有醫療機構有意在公私營醫療之間扮演中間角色,兩年前已推出暖心價的「通波仔」手術予有需要的病人,並推出社區篩查計劃,有見疫情持續,該機構計劃在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計約700人受惠。

醫療劵無法完全減輕基層長者負擔

今年72歲的譚女士,在公屋居住,曾有過家族病史,母親因心臟病去世。自身亦經常有心臟不適、容易氣喘和疲勞等問題,但因以往經歷過在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又無法負擔得起私營機構的醫療費用,遲遲沒有到醫院進行檢查。

問到為何沒有使用政府醫療劵減輕部分醫療負擔,譚女士坦言日常需要用到醫療劵的情況有很多,如看牙科、中醫等,當中需要支付的費用並不少,根本沒能剩下多少額度能支付心臟檢查的開支。正好在今年遇上一個名為「暖心行動」的計劃在她家附近開設社區中心,便參與了社區篩查計劃。經專科診斷後發現她患有尖瓣逆流、高膽固醇等疾病,現時經中心轉介到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排期,但輪候時間仍需等到2024年。

「暖心行動」為減輕病人及公營機構壓力

在本港致命疾病中,心臟病排行第三位。根據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統計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的死亡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2月聯同嘉諾撒醫院發起「暖心行動」,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更快捷,暖心價的「通波仔」手術,希望能縮短疫情下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計劃目前共逾2,000位患者受患。同年11月服務正式恆常化,展開第二階段,推出免費社區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隱形患者,提供康復支援。

社區篩查計劃明年增至6次 找出心臟病隱形患者

有見疫情持續,今年5月更拓展檢查覆蓋範圍,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務求讓各階層市民均可受惠,盡早獲得醫治。預計第三階段於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料到時約700人受惠。

公院輪候時間過長 小病拖成大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輪侯時間過長,心臟病患者容易小病拖成大病,「原本只要食藥就解決到嘅問題,變到要做手術先解決到。」

他希望有關計劃能給予市民多個選擇,同時減輕公營醫療和病人的負擔他。他以行車隧道作比喻,「公立醫院似紅遂,價錢便宜,但因服務人士眾多,輪候時間需時;私院則如西遂,價錢較貴,但輪候時間較快,而我哋嘅『暖心行動』則如東遂。」他認為「暖心行動」介乎於兩者之間,比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快,價錢卻比私立醫院便宜。

社協呼籲加強公私營合作走入社區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總幹事連瑋翹認為,「暖心行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走入社區,直接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轉介服務,有助於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若果要根治香港的醫療問題,應要從兩大問題著手。

他指出,第一是人口老化問題。香港長者人數每年增加五、六萬人,一名長者有機會身兼多種疾病,「一個長者同時睇緊七科、八科專科都並唔罕見,而當一個病人唔喺睇緊一個醫生,而係睇緊六、七個醫生嘅時候,醫療需求其實喺非常之大。」

第二,是長者對預防疾病和健康意識貧乏。連瑋翹表示,在推行長者預防疾病時遇上很多問題,「因為基層長者大多嘅健康素養較低,進行檢查嘅動機亦相對低。另外,因社區預防風氣唔盛行,長者有時未必有病,但係想預早檢查,都搵唔到有相應服務。」他認為,加強公私營協作是較可行的方式推行基層長者醫療預防等措施,能有助於整個醫療制度的持續性。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呼籲社區各界與他們一同關注心臟病患,承諾未來服務將會繼續拓展,希望將來可以提供到更多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手術以「暖心價」給有需要的病患。

內容轉載:香港01

分享
0
心臟病檢查 基層求醫無門 政府排期耐 醫療券不夠用 機構推暖心行動免費社區心臟篩查
(左起) 譚女士、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先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香港公營醫療負荷過重,資源長期不足,升斗市民要求醫,輪候時間往往數以年計。心臟病新症患者輪候公立醫院,隨時要排3年以上。有基層人士反映,政府長者健康中心排期檢查需時太久,醫療券又不夠用、私家醫院更是太昂貴,因此一直沒有機會做心臟檢查。有機構推出暖心行動,為合資格人士提供免費社區心臟篩查,日後亦會將篩查計劃恆常化。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 私營機構推公院優惠價「通波仔」 Advertisement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連同嘉諾撒醫院自2020年2月首次推出「暖心行動」,提供心臟檢查、優惠價「通波仔」服務,至今已有逾2000位市民受惠,當中超過750人經計劃轉介至私營醫院,以接近公營醫院手術費用的暖心價進行「通波仔」手術。社區檢查發現4成人有瓣膜性心臟病中心亦在2020年11月開展免費社區心臟篩查計劃,是全港首個以心臟超聲波進行的社區篩查計劃,過程簡單快捷,可快速地完成篩查,且影像清晰,幫助醫生準確診斷,避免不必要和昂貴的造影檢查。約720名平均年齡70歲的長者進行篩查,結果發現,4成人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13%人需要轉介至專科跟進,將轉介病人到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普遍患者「排期耐、醫療券不夠用」72歲譚女士是免費社區心臟篩查計劃參加者,其母親因心臟病離世,她亦有氣喘,不時感到心口不適、堵塞的感覺,惟政府長者健康中心排期須時太久,而她的醫療券主要用作牙科及中醫,私家醫院又太過昂貴,因此一直沒有機會做心臟檢查,她坦言「靠自己好難解決」。暖心行動在譚女士住所附近的社區中心進行的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篩查發現她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問題,現已獲得轉介排期內科跟進,見過一次心臟專科,情況屬輕度至中度,但仍需排期至2024年再覆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類似譚女士的個案多不勝數,普遍患者「排得耐、醫療券不夠用」,至獲跟進時病情可能已變重。他表示,中心打算將社區篩查計劃恆常化,計劃在2023年進行6次社區免費篩查,每次檢查100至120人,預計共700人將受惠。 即睇更多人氣文章: 【新加坡新冠疫情】全面復常!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字 未來不再為新冠患者預留床位 【奇妙緣份】34年閨蜜常被人說「生得似樣」 驗DNA竟是雙胞胎姊妹悲慘身世曝光 72歲譚女士是免費社區心臟篩查計劃參加者,篩查發現她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問題,現已獲得轉介排期內科跟進。 心臟病新症輪候時間最長近3年 近年心臟內科就診人次逐年遞增,屢創新高,相較10年前提升了35%,2021年有6595人因心臟病離世,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受新冠疫情影響,公立醫院部分非緊急服務或需延期,最新公立醫院內科門診,穩定新症最長輪候142星期 (接近3年) ,輪候非緊急「通波仔」手術時間長達1年以上,甚至未獲安排手術日期。內容轉載:UrbanLife
1
基層長者未能及時檢查心臟?接近一半有心臟問題
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的第三位,然而因為公營醫療負荷過重、疫情等因素,基層市民往往未有足夠檢查渠道,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機構於2020年起開始進行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為超過700名的市民免費進行包括心臟超聲波及三高等一系列的心臟檢查。結果發現,原來超過四成的基層市民有心臟問題,情況絕對不容忽視。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的第三位,然而因為公營醫療負荷過重、疫情等因素,基層市民往往未有足夠檢查渠道,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機構於2020年起開始進行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為超過700名的市民免費進行包括心臟超聲波及三高等一系列的心臟檢查。結果發現,原來超過四成的基層市民有心臟問題,情況絕對不容忽視。篩查超過700位市民 超過四成人有心臟問題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連同不同社福機構,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進行了「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活動一共篩查了727位平均年齡為70.5歲市民,當中有超過四成人有心臟問題。以冠心病高危因素「三高」為例,分別有超過2成、3成及4成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的問題。超過4成人經心臟超聲波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當中更有16人有中度至嚴重血液返流問題。篩查結束後,有一成多人需要轉介至專科跟進。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公營醫療不勝負荷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出,不少會員透露覆診及輪候「通波仔」時間遙遙無期,往往病情嚴重時才獲安排手術。據推算,在2030年及2040年,醫管局將有800和960名醫生短缺。醫管局資料亦顯示,21-22年度公立醫院內科床位使用率平均95%,多間醫院超出100%,高峰期伊利沙伯醫院床位使用率更曾高達146%。因此,機構呼籲政府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可考慮加強公私營協作計劃、基層健康保障等改善醫療服務。內容轉載:meditorial
2
暖心行動恒常化 公院價於私院通波仔
經歷年月,患者的心臟血管堵塞情況猶如「計時炸彈」,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認為,一個心臟手術的機會,足以拯救患者的生命,因此推出了暖心行動,目前計劃已為約210位患者,以與公立醫院價格相若的價錢進行「通波仔」。目前計劃已開展第二階段,「通波仔」正式恒常化。由於私營醫療成本較高昂,目前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由排期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到等候進行手術,也會選擇公營醫療系統。可是,在新冠疫情下公營醫院曾暫緩非緊急手術,令一群一直等待、手術在望的患者治療希望成「泡影」。林醫生認為:「其實冠心病的解決方法—『通波仔』難度不高,但患者往往因為經濟問題沒法負擔,等候手術期間病情惡化或離開人世。」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認為情況不能再拖,去年二月推出「暖心行動」,正在公立醫院輪候通波仔手術的人,只需要支付與公立醫院相若的價錢,便可在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進行「通波仔」。暖心行動四成患者血管嚴重收窄目前已為210名患者成功進行「通波仔」,林醫生指,當中四成患者的三條心臟血管,都已嚴重收窄,患者可能每天也會胸口痛、氣促、難以應付急步走路。目前,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已將計劃「恒常化」,冠心病患者不需要正在公院輪候,也合資格參與暖心行動。暖心行動走入社區 發現血液倒流風險個案為了避免患者病情已屆嚴重階段才求醫,暖心行動在去年年尾進入了第二階段,主動走入社區,為長者免費進行多項與心臟疾病有關的心臟檢查,主要集中心律疾病、血液倒流和血管疾病。去年11月已與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合作,舉辦首個免費檢查日,透過心臟超聲波,發現有約12.5%的參加者有心瓣疾病風險,有機會有血液倒流。林醫生解釋:「由於出現血液倒流,心臟需要更用力泵血,長遠最終有機會導致心臟衰竭。這正正體現社區免費心臟檢查的重要性,及早找出個案,及早安排治療。」如發現參與計劃的患者有任何心臟問題,醫生會立即轉介患者到相關專科,希望可以把握治療的時間,避免心臟功能衰退。林醫生最後提醒,心臟病檢查和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與醫生討論後,可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內容轉載:晴報
3
心臟造影檢查個案增加 近50結果異常
延伸閱讀:新冠疫情及疫苗增加港人關注心臟病 臨床觀察調查:心臟造影檢查個案增加 近50%結果異常 造影配合人工智能研究預測心臟病香港醫療負荷過重問題多年一直未有改善,疫情下影響更甚,心臟病人輪候門診及手術均遙遙無期。有見及此,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在2020年首次推出了「暖心行動」,提供暖心價「通波仔」、免費社區心臟篩查等活動,旨在幫助心臟病患者及早治療,活動至今逾2,000人受惠。總結5次心臟篩查結果,逾四成基層市民被發現不同程度的心臟問題,近百人獲轉介至專科作進一步治療。為展示「暖心行動」成果並呼籲更多組織響應,(左起)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先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出席了11月8日的傳媒圍訪活動,呼籲各界主動聯絡合作舉辦更多社區篩查活動。為展示暖心行動成果並呼籲更多組織響應,(左起)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先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出席了11月8日的傳媒圍訪活動,呼籲各界主動聯絡合作舉辦更多社區篩查活動。公立醫院輪候等到「頸都長」 暖心行動提供多一個選擇香港心臟病患人數持續增加,內科就診人次逐年遞增,屢創新高,相較10年前提升了35%。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為集中資源抗疫,公立醫院部分非緊急服務受到影響,包括非緊急手術如「通波仔」,部分病人的覆診或需延期。公立醫院內科門診穩定新症最長需輪候142星期,接近三年。有調查指公院輪候非緊急「通波仔」手術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甚至未獲安排手術日期。輪候過長會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甚至死亡風險。香港公營醫療資源長期不足,但公私營醫療差距龐大,基層市民即使身體不適也只可繼續輪候。曾醫生比喻香港醫療像過海一樣,公營醫療就像紅隧,是大部分人的選擇所以十分阻塞,私家醫院就像西隧,比較快但價格亦較高,而「暖心行動」就像東隧,以比私家醫院低廉的價格提供較即時的服務,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病人可以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同時可分流部分病人減輕公營醫療負擔。公立醫院內科門診輪候時間最長接近三年。暖心行動受惠人數逾2000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連同嘉諾撒醫院自2020年2月首次推出「暖心行動」,提供暖心價「通波仔」服務,至今已有逾2000位市民受惠。同年11月,「暖心行動」與地區組織合作開展免費社區心臟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早期有心瓣問題的患者,並提供康復支援。2021年11月,「暖心行動」推出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助患者解決需長時間確診的問題。2022年5月擴闊檢查的覆蓋面,以「暖心價」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的預防中風檢查計劃。活動至今逾550人以暖心價進行心臟檢查,785人以接近公院價格的暖心價進行「通波仔」手術,而社區免費篩查有727人受惠,且來年將會擴展計劃,預期在2023年進行6次免費社區篩查,每次100-120人,約700人將受惠。亦歡迎更多組織聯絡合作舉辦更多社區免費篩查,呼籲各界有心人士撥打暖心熱線9722 0151或瀏覽網頁http://bit.ly/3hHmXtv作進一步商討。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呼籲更多社區組織聯絡合作舉辦免費社區心臟篩查活動。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呼籲更多社區組織聯絡合作舉辦免費社區心臟篩查活動。四成長者發現有心臟問題免費社區篩查活動採用了可攜式心臟超聲波,可以更快捷準確地為長者篩查,篩查內容包括心臟超聲波、心房顫動、空腹血糖、空腹膽固醇、血壓、身高體重指數、及蛋白尿。過去5次篩查中,大部分長者三高中至少有一高,屬冠心病高危人士;17人驗出有心房顫動問題,數字看似不高,但房顫有機會引起中風,實際上每年中風人士中約三成皆是房顫引起,及早發現問題可及早治療,避免中風危機;另外有300人(41.3%)發現有不同程度的瓣膜性心臟病問題,97人(13.4%)獲轉介至專科跟進。林醫生指因身體功能會隨年紀退化,故長者患有心血管問題情況普遍,針對長者的篩查活動有預防及趁早治療的意義。5次篩查中四成長者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過去5次篩查中四成長者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改善醫療問題應加強基層醫療人口老化問題已持續多年,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先生指他當年初成為社工時的100萬長者,時至今日數字已經升至150萬,而長者有較大機會患上慢性疾病,醫療壓力未來只會越來越重,改善醫療問題刻不容緩。連先生呼籲政府加強基層醫療及健康教育,強調及早發現問題,在病情較輕微時治療病患才是根治醫療問題的良方。現今基層醫療風氣未盛,長者往往身體不適病情嚴重才求醫,除了治療難度提升,治療成本亦較高。暖心行動走進社區的篩查方式就是一個提升基層醫療及長者健康意識的例子,連先生形容長者篩查過後如同放下心頭大石,心理壓力大大減低。連先生亦呼籲加強公私營協作,善用私營醫療資源,例如在現行公私營協作計劃中涵蓋心臟檢查/心臟手術服務。政府統計處推斷香港人口將不斷高齡化, 65歲及以上長者未來20年將增加近一倍,由2019年的18.4%上升至2039年的33.3%香港人口老化問題越趨嚴重。政府統計處推斷香港人口將不斷高齡化, 65歲及以上長者未來20年將增加近一倍,由2019年的18.4%上升至2039年的33.3%。基層心臟病患者分享經歷72歲居於公屋的譚女士分享,以前有氣喘,心口不舒服,有時心臟會有堵塞的感覺,母親又因心臟病離世,故一直擔心心臟有問題。但是政府長者健康中心排期太耐,而醫療券主要用作牙科及中醫,私家醫院又太過昂貴,所以即使感到不適也沒有機會做篩查。直至在暖心行動免費接受心臟篩查,發現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問題,獲轉介內科跟進,已經見過一次心臟專科,獲排期2024年再覆診。基層心臟病患者譚女士分享在暖心行動篩查活動中驗出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問題,獲轉介至心臟專科跟進。內容轉載:So Healthy